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08385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土木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土木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研究1土木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特点,笔者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2+1+1培养模式(2年基础课+1年专业课+1年校企联合培养),这一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在两年的基础课教学中,不仅开设与土木相关的基础课程,还要增加其他专业及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以达到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人文情怀,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除了专业知识外还会考
2、虑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年的专业课教学中过程中,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推进学科综合环境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最后一年的校企联合培养中,学生要前往企业,利用企业的硬件设备及现场工作环境,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及科研能力.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也将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企业,将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中。这样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达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2树立创新工程教育观念2.1坚持以学生为本多年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卜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
3、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互动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实现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个
4、性的健康发展。2.2鼓励创新精神的学风良好的学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会受到学风的直接影响与制约,并需要良好的学风予以支持与支撑。归根结底,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必定是一个经过学习和锻炼充分开发创新潜质和养成创新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优良学风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继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以实现创新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激情,积极投身创新活动;有利于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真正按照创新活动规律和客观要求去争取实际的有价值的成果。当前,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
5、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学风建设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需要聪明才智、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决定性的作用。3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卜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近年来,与企业联合培养得到了
6、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倡导,同时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切人点和突破口,努力推动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学科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实践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脱离了实践的学习和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由于其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固有属性,以及实践资源的匮乏,使得贴近生产的实践教育在高等学校难以积极有效展开,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制度,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
7、程中要认足于我国当下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当下教育现状的新制度。(1)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制度内部运行上实行教育、科研、就业一体化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实现教育内、外部人才市场的接轨和贯通,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建认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校企之间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毕业生采取定向实习就业、有序分流。(2)开展企业与学校间的多层次合作,学校和企业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教学或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各自承担的责任为基础,建认一种内涵明确、关系清晰、分工协作的结构性伙伴关系。
8、(3)在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制度时,除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成员的主体作用外,还可依据本地的经济与教育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本地以政府为主导的集团化办学组织,以专业为纽带,由核心学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他相关学校和企业共建集团,促进学校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