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

ID:1060482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_第1页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_第2页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_第3页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_第4页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的论文历史书写与数字传播: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两种思维  你是谁?  这个问题,以及几年前一位台湾原住民作家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在兰屿读国小时,老师喊施努来时就要举起手,但是,长大后来到台湾本岛,这个名字常被念成闽南语谐音死奴才,而被取笑。当他开始藉由书写,确认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他换回族名:夏曼蓝波安,而后,罗马拼音symanrapongan在某些场合则别有意义。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兰屿岛上的父亲根据族群命名习惯,总是呼唤他:孩子蓝波安的爸爸。于是,这位作家朋友反问:那,你要我回答哪一个名字?  197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台湾政

2、治社会的大幅度变动,民间力量和本土性的省思,提供了原住民自我认同的有利条件。1983年《高山青》杂志的效应,1984年原权会成立,组织型态的运动正式展开。1987年提出17条台湾原住民族权利宣言,并先后发动反东埔挖坟、汤英伸事件声援、删除吴凤神话、兰屿反核废料、还我土地、回复传统姓氏、原住民正名、反雏妓、反兰屿国家公园等运动,1994年原住民一词正式人宪。原运时期所出版的刊物,诸如《高山青》(1983)、《原住民》(1985)、《原报》(1989)等,均为原住民知青透过第一人称书写,表达了从静默到主体确立的过程,内文所述,皆成为时代见证。.撰文者以锐利的笔锋进行批判,旨在澄清原住民自身

3、的面貌,透过议题的讨论,可观察原住民族群发声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有(tohave)其权利,也在确认是(tobe)的存在与认同。这份族群的认同感,不再只是情感层面的呐喊,而逐渐转化为一种深刻的文化建构。如何建构?用笔来唱歌将是重建原住民面貌的方式之一。  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的发轫,试图以第一人称主体的身份,形塑族群存在的态势。因此,文本的特殊性得以在社会运动或后殖民文化中广受讨论,泰雅族瓦历斯诺干就此表示:台湾原住民文学一词从80年代后期定音之后,一般对原住民文学的认知围绕在被压迫并且族群自觉后所产生的书面抗争队伍这种印象。  考察原住民作家作品,论者不外就族群文学失落的感叹、殖民者对原住

4、民压迫的批判、文明冲突以及剥夺族群文化等议题进行深刻反思,其间的山海意象,不论是自然地景或情感寄托,与身分认同、族群回归密切相关。2003年《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选集》的编选,包括散文、小说、诗以及文学评论,回应了此情感寄托。2005年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国际研讨会的举行,宣告原住民运用汉语向世界对话的期待,显现了从正在努力书写自己的历史到台湾原住民不再是历史缺席者之历程。2009年台湾原住民作家笔会成立,原住民作家结合艺文界人士,期待以创作联盟的型态,持续对当代社会进行反思。2010-2011年行政院原民会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奖/文学营/文学论坛的举办,则以跨文化的视角思考族群议题。每一个跨

5、越都是不断突破、协商的展现,现当代台湾原住民以书写、影像、艺术创作,逐渐化解我是谁?的焦虑与挣扎。  我是谁?的面貌,逐渐清朗,不过,要回答哪一个名字?对创作者、读者、评论者而言却是一个有趣的思考点。众多名字的背后,带出了纷纭的应答系谱,选择哪一种姿态响应,不仅反映内在的文化思想、个人情境、接受层次等面向,更突显一种对外关系的思考。曾经强调原汉冲突、现代化剥削以及文明/自然对立的原住民文学,在时空递移之下,展现了响应大环境改变的姿态。部分作家作品的题材,以反思历史之角度,寄托族裔作家的时代关切,诸如卑南族巴代转化日治时期的人类学纪录、官方文书档案,以文写史,藉此突显历史纪录的虚实;泰雅

6、族里慕伊阿纪则推敲部落传说的来龙去脉,完成一部辗转于性别/部族/家国之间的历史后设小说。泰雅族的多马斯,藉由时空错置等科幻叙事,再现日治时期1907年发生于桃园县复兴乡的枕头山事件。历史书写的特点,侧重边陲族群之间互动、矛盾与冲突,丰富既有的原汉二元框架。除了文学类型的转变,数字媒介的传播,是近来影响原住民文学论述的另一重要因素。2008年由文建会委托,山海文化杂志社承办呼唤边缘记忆书写:台湾原住民百年文学地图网站建置计划,结合文字/图像、作家简介/部落文史、文学书写/地理空间等层次,提供观看者文学地图的脉络。2009~2011年执行国科会委托山海文化杂志社台湾原住民文学影音数字典藏计

7、划,侧重过去历史影音档案的汇整,如何归纳资料,并形塑一个让民众认识台湾原住民文学的方式,涉及后设的诠释与安排,这也让惯以时间轴线呈现的文学史论述,在数字媒材的辅助下,有了另一种论述的可能。  在上述的考虑中,本论文试图探讨: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的开展,如何于文学作品类型与数字媒材的创发下,形成一种有别于原运时期的论述,从中思索族裔文学发展的时代意义。  中心与边陲之外的思考  台湾原住民文学的生成与建构,首先以空间即部落、原乡作为论述位置,这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