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ij毒
2、謦
3、i
4、.
5、
6、≯强#-一≥g
7、囊l薯毒t鼍譬:j≮
8、≥謦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它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以丰富他们的情感,能力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站在这个角度来认识思品课,我们势必要对传统的"授一受"的教学模式作出改变,尝试一种新的模式,以使学生的社会性生活得以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再认识.一,探索背景f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末21世纪初,知识经济
9、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在这前提下,我国面临着全面的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从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逐渐转变到更依赖于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从而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求教育培养新型知识劳动者,能够承担起知识传播,运用,生产,创新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新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当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本上是警!甍一
10、iI}3茏.
11、i
12、iI基于人的发展,围绕着人的发展,体现着人的发展.这就要求将国家需要与学生发展需要,将国
13、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和协调起来.在对思品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时,也是紧紧围绕人的生活,人的发展来展开的.f二)新教材的特点.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主要有以下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知识三者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生活经历,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仨:)学生情况.初中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不断的体验,感受,领悟和实践,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四)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在关注学生生活
14、,关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思品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可归纳为: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式卜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识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目标)——教师指导学生践行(落脚点).(五)道德内容的特点.?心理道德法律国际教育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会用法文化的认同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共同理想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知国情,爱中华与其他内容相比,道德教育更注重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培养其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同时,道德内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靠社会舆
15、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起作用,因而,简单的说教或临时的情景模拟是无法达到这一效果的,需要在学生已有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第12期(1—,一一一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内化,强化,才能使其成为一种固有的品质.二,道德内容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一)教学模式图.(二)模式解读.'现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节《感受责任》,谈谈我对道德内容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1引入生活,创设情景,揭示主题.曾有学者指出,20世纪最大的误区是道德教育与世俗生活相剥离,所以回归生活成了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同时,道德不是一个静态的规范和价值体系,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培养学生面对
16、复杂多变的道德情境,做出理性的思考和道德判断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课程标准,《感受责任》一节内容,要求学生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负责任的学生.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娇气,任性,犯了错误喜欢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他们的独立性弱化,依赖性较强,责任意识单薄,对于他们而言,"责任"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切身的感受:原来这就是责任,责任就在自己的身边.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随机利用自己或学生身边
17、的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如值日生擦黑板,科代表发作业本之类的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昧,感受责任,引导学生认识"责任"这个姐8)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第12期概念.将道德问题生活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一趣,拉进道德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自觉地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枚举事例,讨论辩理,引发冲撞.在认识课堂主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原型材料,围绕主题大量列举相关事例,由学生讨论分析,辨别真伪,反思自身的德行.在《感受责任》中,学生在知晓了"责任"这一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反省,思考自己的生活实际.凭借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