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论文定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土木工程论文定制《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创新理念摘要:创新教育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应贯彻如下的创新理念:重视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和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科学探索,培养科研意识;不断更新教材及教学内容,跟上各类材料的标准规范的修订;与其他专业学科内容紧密衔接,强化对某些专业术语的认识;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体现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创新理念InnovativeideasofCivilEngineeringMaterialteachingAbstract:Innovativeeducation
2、istherequirementofinformationsocietyandtheeraofknoy.binedprovingstudentspracticablea-bilitythroughexperimentalandenvironmentalteaching,encouragingstudentstoexplorescienceandtrainingscientificresearchidea,updatingteachingmaterialandteachingcontentstofolloaterials,contactingespecializedconce
3、ptsandhelpingstudentstobuilduptheidea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tofCivilEngineeringMaterial.Keyaterial;teaching;innovativeidea0 引言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中涉及的材料品种繁多,每种材料又包括组成、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技术要求,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材料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针对不同的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由于课程中的概念性
4、、理论性、记忆性的内容较多,不象其他专业课以公式推导、计算为主,系统性、逻辑性强。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认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枯燥乏味,内容分散,且难掌握。面向经济建设的工科本科技术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因其自身特殊性,亦需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创新理念。1 实践理念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及应用环节的教学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对某些专业而言,应用环节的教学更加重要,切不可偏废。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校由于设备和课时的限制,
5、不可能开出所有的实验,这时可以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增加感性认识。对于必做的实验,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能贯穿思考、观察和分析。比如: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要求的混凝土,进行试配、调整。当流动性偏大、偏小或保水性、粘聚性不良时,除了按常用方法调整外,也可以建议学生尝试其他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混凝土的抗压实验,各组按不同的配合比,采用标准试块或非标准试块,同一组的三个试块分别由三位同学进行抗压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评定,分析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产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详细分析,有助于深刻体会试件的大小及形状、试验机加荷速度、
6、人员配置、混凝土配合比、称量、搅拌、评定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这一节的内容。把某类材料或某个问题投放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或情景,情景式教学是实践式教学的另一种方式。笔者把混凝土一章中的混凝土耐久性与水泥一章中水泥石的腐蚀放在一起教学,分析水泥石的溶出型腐蚀、离子交换腐蚀、膨胀型腐蚀三种腐蚀类型后,结合正在进行的自然基金课题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介绍我国海工混凝土受腐蚀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尤其是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必要性和措施。避免了从机理到理论的空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2 更新理念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要求,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7、教学内容。要及时了解材料标准的修订与更新,在选择教材时,尽可能选最新版,以跟上材料技术性能要求的变化。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依据,也是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的依据。通过产品标准化,就能按标准合理地选用材料,从而使设计、施工也相应标准化,同时可加快进度,降低造价。但由于涉及的材料品种繁多,相关标准也多,很难保证所选教材中每一种材料的技术要求都是按照现行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按材料的新近颁布的标准进行更新或补充,并且适时讲授有关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应用状况。3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