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

ID:10596271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_第1页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_第2页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_第3页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_第4页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引言(一)研究概况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人类的产生依靠于自然界,同时,人类为了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就会打破这种一直维持的平衡。人类征服大自然,初衷是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活动的同时也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过程。环境的破坏产生的恶果使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惨痛的教训让人们开始反省自己。作为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端的先秦时期,生态环境对其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先民在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对环境也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具备了一系列

2、的治理措施和相应的环保思想。也正是这些措施和思想的产生,才使得我们的文明可以延续千年,经久不衰。对于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从环境这个角度来了解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于先秦时期环境保护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63年出版的史念海先生《河山集》第一册中对于石器时代先民在住址的选择上对于环境的考虑以及文明消失中环境破坏的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古代的关中先民在利用自然和适应自然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环境变迁也有谈及。而后在1980年出版的《河

3、山集》第二、三册中,对周人对于周原地区的选择以及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情况进行了论述,并且谈到了农业的开垦与森林的彼此消长的关系。第三册中对于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人为因素的作用。同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治理措施。马正林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中也对先秦时期环境特点进行了阐述。李丙寅先生的《中国古代环境保护》一书中,针对中国的不同时期的环保思想的特点对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二)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1.研究意义本论文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结合生态学、考古学、人类

4、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对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先秦时期环保情况的发展和演变。通过探讨史前文明消失与环境的关系;三代环保思想和措施的初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环保思想日趋成熟与环保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对先秦时期环境保护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代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曾经说过:研究中国环境发展史,看看古人有哪些做的对的,我们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看哪些地方做的不对,我们怎样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通过研究先秦时期的环保思想和措施,探究其渊源,

5、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古代的生态环保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容。2.创新之处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的环保发展进行分期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阶段的环境保护的特色。同时,对每个阶段进行比较从而看出先秦时期环境保护的发展变化。本文从自然因素,包括大气生态坏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多角度对环境保护进行阐述,并且综合利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对先秦社会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一、史前时期环境对考古学文化的影响(一)一些史前文明消失与环境变迁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跟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进行的,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靠采

6、集野果以及进行渔猎维持生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产生了简单的农牧业经济,但人们的生活仍然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制约,其生产活动仍然要跟环境相适应才可以发展。整个石器时代,无论是前期的攫取性经济还是后来的生产性经济都要与环境相适应,即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以周边环境的变化为转移。旧石器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已经开始逐渐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早期的原始农业是一种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原始农业的特点是不翻土耕种,其种植程序是,先将野地里的树木用砍伐器砍倒、晒干、烧光

7、,以草木灰作肥料,然后用木棒挖穴播种或撒播。①这种通过将树木砍到、烧光的原始农业耕种方法对当时当地的环境已经产生影响。史前时代的辽西区因为处在生态环境的过渡地带,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比较强烈。在辽西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对属于辽西区的赤峰史前到青铜时代的环境考古学分析表明,赤峰地区在距今8000-4000年前属于暖温性夏绿阔叶林区,到距今3000年左右才逐步演替为森林草原区直到现今的草原景观。②所以,在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前期,辽西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密。非常适合先民的生活。红山文化

8、时期的先民们更是在旱种农业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根据历史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红山文化农具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定型。发现了农作物碳化粟粒和家猪骨骼,表明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