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

ID:10592230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_第1页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_第2页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_第3页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_第4页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注重个性道德 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注重个性道德回归人本教育的论文摘要:教育的人本宗旨古已有之,而当前很多教育模式却逐渐走向反面:教条,顺从使得学生个性丧失;空洞说教却远离生活;急功近利而道德教育功能缺失,所以对此应该让人生教育和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学校,改善学校功能,培养造就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满的人,实现教育的回归。关键词:人本教育个性道德人生教育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不仅仅是生产和自我生产的过程,更是其人性复苏,不断走向精神自觉的历史,而这一过程的完成,教育的潜移默化功不可没,但随着时代的转变,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带上了不少功利和说教色彩,离教育的人本

2、宗旨越来越远,因而如何塑造人性,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是时下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最大现实。一、历史上的人本教育思想综观古今中外,其实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直在为我们所坚持。孔子教育学生要“克己”、“爱人”,即注重一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使之“成人”,进而学会如何“做人”,而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如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而受到冷遇,倒不是孔子轻视体力劳动,而是因为孔子觉得如果要学稼、圃之事,“老农”、“老圃”会更精通,作为自己的学生应向自己多学礼义之道。(见《论语?子路》)对此,苏格拉底也

3、认为,教育的作用只在唤醒人固有的概念,只能促使其先天素质的暴露,决不能给予人自身以外的任何东西。教育的任务在于要求人深刻地思考和达到道德的完善。.cOm可以看出,不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在强调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和目的的工程,除此之外一切所谓的教育都是徒劳。此外,人类教育史上不得不提克里希那穆提,他的《一生的教育》(中文名《教育与生活的意义》)更是直面现代教育的真相与今日世界的危机,并探讨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以及我们需要的学校。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虽然提升了效率,

4、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一个只知接受训练的心智,只是过去的延续,这样的心智永远无法发现新的事物。所以,为了要寻出何谓正确的教育,我们必须探询生活的全部意义。可见,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里也是离不开“人”的。二、当今教育的误区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反省现实。人类进入新世纪来,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以往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所无法比拟的高度。同时,经过相当的文化的积淀,对自我的教育无论是从其思想还是手段方面来看,都已极大丰富,但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却逐渐走进了远离人本宗旨的误区:(一)顺从权威,个性丧失。理想的教育不

5、仅“有教无类”,同时也应是“有学无类”,即只要是合理的,体现世间规律的一切道德真理都应为我所学,而不是以权威或教条的方式来限定我们知识寻求的范围,然而从我们很早起,舆论与传统便似乎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在孩童时期,由于教育和社会的压力,顺从附和的行为便开始了。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当一个学生说出答案后,老师提问有没有不同意见时,本来有表达想法的同学也会缄默不语,选择了附和。此种情况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指出的那样:“一旦我们的内心有所依赖,那么我们便被传统紧紧地控制住了;依照传统方式思考的心灵,无法发现新的事物。由于附和顺从,

6、我们便成了凡庸的模仿者,成了这残酷的社会机器中的齿轮。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而非别人所冀望于我们的思想。一旦我们附和了传统,我们便只会想到我们应该变成什么模样,而加以模仿。”这种无条件的顺从带来的后果是对人个性的扼杀,更是创新能力的泯灭。所以我们的学生在考试时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就会束手无策。这种无处不在的顺从附和实质上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反应,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当在自己的思想和权威教条之间面临选择时,接受权威无疑可能暂时有助于掩饰我们的困难,规避同权威对抗的风险,但顺从了权威,便要甘受权威控制,必须

7、摒弃自己的智慧和自由,也即个性的丧失。  (二)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眼下的教育在某种方面已经沦落为世俗成功的工具了。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热衷,不是导向人的内心的培养,人生幸福的向导,而是导向现实成功的窄门。用浅薄的唯物主义来作为一生的向导,读好书,找一份好的工作,有机会的话,出人头地。一个人的一生,在如此教育的整体环境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快乐。学生被揠苗助长,教师在职业的现实要求面前屈服,家长插不上手。从出生的那一天,就看见孩子一生的道路。关于幸福、关于价值、关于爱,关于成功和失败,所有人生旅途的风景,只是不足挂齿的装饰和碎片,尤

8、其是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健康心理和崇高人格,于是,我们会看到诸如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当然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因经济基础变革引发的道德分化,价值多元,使得我们的教育一时竟茫然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