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ID:1056738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学习化学离不开动手做实验,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化学知识的“发源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通过调整部分演示实验,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由此实现教学目标。中国9/vie  一、保证演示实验清晰明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化学反应明显,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或燃烧等,能给学生带来较强视觉冲击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现象应当清晰明确,让

2、全班学生都能够看得清楚。比如教师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或者教师提前录制好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保证演示实验的清晰明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选择HCl与NaOH的反应不合适,因为这样的酸碱反应前后颜色并没有改变,没有说服力。如果采用cu(OH)2固体中加入HCl溶液,就能够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因为在反应中,学生除了能够观察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还能够看到HCl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的CuCl2溶液,化学现象较为鲜明,能够明确地说明酸与碱反应的规律,给学生

3、带来视觉冲击。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采取一些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措施,如在演示CO2通过紫色的石蕊试液实验时,就可使用白色的纸进行背衬,进行空白实验对比,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清晰。  二、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材料,这仅仅是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感性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几个探究性演示实验:①剪断镁带;②加热水,产生水蒸气;③镁带燃烧;④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做前两个实验后

4、,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实验的共同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这两个实验的特点。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实验前后仅是物质的状态产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由此得出物理变化的概念。而后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有了新物质的生成,由此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实验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此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应通过演示实验模拟发现知识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提供的信息,从而发现化学知识,最终总结出结论。在演示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的方面较多,例如化学物质的颜色与溶解性,以及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

5、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气体或光和热等。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与收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观察与分析计划:①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颜色以及状态是怎样的?②反应条件是什么?③实验的仪器与装置;④操作步骤;⑤反应物的质与量的变化。待演示实验完成后,教师就可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结合教材对演示实验的描述,自己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与分析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调整部分演示实验,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但是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过,教

6、材中的演示实验可能会与教学实际不完全相符,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实验适当调整,完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两个实验。在教学时,教师可在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便于观察的实验:AgN03+NaCl・NaOH+CuS04;无色酚酞+NaOH。当学生看到白色沉淀、蓝色沉淀与红色溶液出现,天平仍然维持平衡状态。如此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真实性,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而在学习《常见的酸与碱》时,使用稀盐酸与稀硫酸给铁钉除锈的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与铁钉的反应较

7、快,效果明显。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可加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说明酸能够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水。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课堂容量。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教师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林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