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ID:10560035

大小:25.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板桥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许锡良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有一幅字画题为“难得糊涂”,里面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过一任小县令的郑板桥,曾经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清官。他在任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说明他不是一个真糊涂的人,也不是一个装糊涂的人,而是一个头脑清醒,为人正派的人,但是,在中国,不糊涂的人又难以生存立足。这正是他深感“糊涂难”的原因。因此,“难得糊涂”确实是他

2、积一生的经验智慧提出来的,是他一生为人为官的经验之谈,充满了做一个中国人的人生世俗哲理。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在中国,要理解“难得糊涂”这个道理,只要与“夹着尾巴做人”密切联系起来思考就很好理解了。“夹着尾巴做人”是毛泽东在“文革”时对其家属子女所提出的家教。那个有着“四个伟大”头衔的毛泽东,尚且要家人这样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其他人更何以堪。这是因为,首先,在中国文化中,权势人物都是不喜欢其他人有聪明才智的。一个人如果看问题太透彻,这就是犯了大忌。因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规则,都是不允许犯上的,一切的聪

3、明才智,光辉思想,都是要归功于圣人与圣主的。你地位低,就要人轻言微,你地位高,就可以一言九鼎。一切早已经都是由屁股决定好了的。假如,你以一个身份低微的人去说出可以挑战圣人之言论与伟人之思想的话,那是犯大忌的。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文字狱,都是因为以下犯上,地位低下者,不经意之间的文字与言论,就挑动了圣人圣主的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所致。因此,在中国,那种能够穿透事物本质的深邃目光,犀利言论,常常是要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甚至是杀身之祸的。这个时候即使心里明白,也要怀惴着装糊涂,否则后患无穷。中国位居低层的富有聪明才

4、智的人,常常要走而且只能够走的路,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如果万一“货”不了帝王,也要找一个次一点的将相来当靠山,做他们的幕僚,充当他们的师爷,否则是难有出路的。至于郑板桥以一个思想哲人、画家的身份在官场上混,那种艰难就更是可想而知。所以,他说一个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聪明难”一般来说,我们都好理解,因为聪明才智从来都是人类的稀缺资源,但是,说一个人“糊涂难”就是有违常理的,而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无异于说,一个人由优秀转入低劣会更难。但是,如果考察郑板桥的身世,其实有此感

5、受并不难理解。正是因为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官场上的险恶,因此,他毅然决然地主动引身而退,放弃对高官厚禄的追求,而靠卖字画为生,这就是他说的“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说明郑板桥对人生的幸福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真正的人生幸福就是“当下心安”,过好当下的每一时,每一刻。人生本来就没有其他什么目的,只要当下的心安能够延续下去,就是幸福快乐的人生。“难得糊涂”的生存法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千年不变的法则,也是千年管用的潜规则。因为,中国的潜规则就是人情法则,表面上写有一套,但是,那不是真正起作用的,真

6、正起作用的是潜规则。因此,那些写在纸上的明规则,写出来本来就是让人违背的。如果,你看得真切,弄得明白,非要为违背这些纸上的明规则的行为作斗争,那么,你将遇到的阻力,遭受的不测将是难以想像的。这个时候“难得糊涂”就派上了用途,只要你两眼一闭,来个闭目塞听,装糊涂,全然不知,也就是心安理得了。在中国从来都是“不知者不为罪”。一个地位低贱的人或者虎落平阳的人,一旦知道了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他就意味着处于危险之中了,那将是一种人生的不幸,很可能意味着灾难重重。因为,在中国不但会“祸从口出”,还可能会“难从耳入”,听

7、到了不该你听到的,那就是大逆不道。要不你就得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要不干脆就要杀你灭口。在中国古代圣旨从来只能够下到县令一级,也就是说只有县令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听“圣上”之言,你一介草民蚁民,竟然也偷听“圣旨”,那就是罪加一等。至今,中国的官方文件,也是按照等级下发的。一个人允许你知道什么,你才能够知道什么事,那种事情能够传达到哪一级,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什么“公民有批评政府的权利”,什么“公民有不服从的权利”等等自由原则,在中国都是狗屁不通。一个中国人,如果越级偷听,那就是“泄露天机”,或者就是泄露国家机

8、密。但是,国家机密与天机一样,都是不可泄露的。因此,在中国生存,遵守圣人的教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孔子也只是“非礼”的产物,但是,现实你就得承认。也就是说,不应该是你这个身份看的,就不要看;不是你这个身份听的,就不要听;不是你这个身份说的,就不要说;不是你这个身份做的,就不要做。“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每一等级的人,能够允许知道什么与不允许知道什么,都是早就规定好了的,否则就是“犯上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