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

ID:10559634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_第1页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_第2页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_第3页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_第4页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以凌廷堪等学者为例的论文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乾嘉学者以学术研究为职志,主张以艺为末,以道为本,对于书法一艺表示不屑。文章考察了凌延堪等乾嘉学者对于书法的态度,以期揭示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学者学术视野中的地位。  关键词:乾嘉学者;学术;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38-04  什么是书法?它在中国文化中处于什么位置?对此,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今天,有些人出于对书法

2、艺术的热爱,提出书法是“最高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有些人认为书法应该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书法”,但我国古代学者对于书法却不像今人这么热情高涨。他们都致力于学术研究,书法在他们眼里,至多是一种学问之余用以颐养性情的“小道”、“薄技”而已。以凌廷堪为代表的乾嘉学者十分轻视书法,他们对书法这种“点画”之学深表不屑。本文拟借助于第一手文献资料,考察书法在凌廷堪等乾嘉学者学术视野中的地位。  乾嘉学者大多自幼习经。“六经置案廿史陈,吾儒事业本有真”。凌廷堪年轻时,发愤治经,身边有人劝阻他说:“是学甚难,不若诗文之易见长也;

3、是学甚朴,不若诗文之华而悦俗也。”但凌廷堪表示:“吾心别有在,轻轻守经传。”乾嘉学者书斋的命名,也折射出他们的治学旨趣。王昶“有校书之室,日‘郑学斋”,卢文昭的书斋叫“抱经堂”,段玉裁的书斋叫“经韵楼”,凌廷堪的书斋名“校礼堂”,孔广森的书斋叫“仪郑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斋号,都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即乾嘉学者对学术研究的推重。在他们眼里,相对于经史之学的深沉博大,书法实属微不足道。所以,他们尽管本身大多书艺高超,却又大多不以书法为意,表现为轻忽书法,视书法为“小道”、“末技”、“雕虫小技”。他们普遍重“学”而以“艺”为下

4、,不屑谈及“艺”、“技”。有的甚至鄙视“书家”。戴震、凌廷堪、卢文昭、王念孙、章学诚等人,无不如此,而以凌廷堪最为典型。扬雄云:“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刘知几说:“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就这些学者来说,他们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研究,而以做一个只会写诗文的“文人”为耻,书法更为他们所不屑。  因为潜心于学术研究,所以,上述学者对书法秉持排斥的态度。谈及戴震与师友、弟子的过从,凌廷堪曾这样说,戴震“与读书知条贯者,就其学之浅深高下,或引而友之,或进而教之,循循如不及。非是族也,虽负理学盛名及以诗、古文自雄者,悉挥斥之,未尝少

5、假辞色焉。”由此可见,凡是研究经书的人,不论其学问高下,戴震都愿意和他们接触、交往。学有所成的,戴震引以为友;初涉学问之途的,戴震还主动地无保留地向他们传道授业。而不做学问者,包括耽于诗、文、书、画者,戴震则耻于和他们交往。戴震说过:“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于理义,或事于制数,或事于文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他又说:“以艺为末,以道为本。”戴震在这里明确主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以艺为末”。很显然,与文章、辞章同属于“艺”的书法,当然也是末技。戴震有一副赠送朋友的对联:“论古姑舒秦以下,游心独在物之初。

6、”在这副对联的下联的左下角,有三行模糊不清的小字:“乾隆壬申岁,戴东原为口口作此联。自以为不能作楷书,遂令口口为书款也。自是之后,即篆书亦绝不肯为。越廿有六年,岁在丁酉,东原卒于京师。又后九年,偶见故人手迹,悲感交并,口口口记之。乙巳正月廿一日。”这段文字尽管多处不能释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从这几行小字中,我们得知,这副对联是戴震二十九岁时写给他的朋友的。江藩说,戴震“生平无嗜好,惟喜读书”。事实的确如此。我们遍阅戴震文集,未见他谈及“书法”;观察戴震交游行状,我们也未见他与擅长于诗、文、书、画而不治学的人有什么交往。

7、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戴震对于书法是不屑一顾的。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小技、小艺当然也有其可取之处,但因担心它会妨碍一个人成就自己远大的事业,所以君子不在小道上花费时间。作为戴震的弟子,凌廷堪对戴震可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他对书法的看法,更是典型地代表了乾嘉学者的态度和认识。在《答牛次原孝廉书》中,凌廷堪说:“辱惠书,云‘近颇学汉人隶书’,仆窃以为非也。仆向者勉足下留心秦汉以来金石文字者,诚以其有益于考订,由此渐可窥六书之蕴,证经史之疑,非谓之为法帖而执笔以摹之也。古之

8、著录家如欧、赵、洪、薛,皆于金石文字中学古有获,非宝其字画之工整也。此数君者,何尝擅能书之名哉!今夫王者纪功,考工制器,以及庙中之碑,圹中之石,墓前之表,类皆记岁月,书名氏,导扬盛美,传之无穷。后之学者,披深林,探绝壑,穿宿莽,掘荒原,搜之拓之,寻之绎之。其幸而存者,可以观一代之制度焉,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