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ID:10558040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_第1页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_第2页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_第3页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_第4页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媒介文化和“赛博文化”的关系在当代社会,由于20世纪大众传媒业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大约从20世纪中期起,传媒业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同社会文化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这种文化现实使传播学界提出了“媒介文化”的概念。因特网诞生后,伴随着其在全世界范围的蓬勃发展和影响力的显现,这一新兴的、复合型的传媒,也正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当今社会文化之中,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对“赛博文化”/“网络文化”的关注。从媒介文化到“赛博文化”,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清楚地展示了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主导性载体的特征,同当代社会文化特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契合。“赛博文化”/网络网文

2、化诞生后,其同传统的媒介文化的关系中既有对后者特征、表述手法等的传承,又有对后者的突破。I.“赛博文化”的兴起及其同原有媒介文化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生活展开的崭新场所。“赛博文化”/“网络文化”的概念因而开始出现。有关资料表明,“赛博文化”的概念同“赛博空间”的概念分不开,并且是在“赛博空间”的概念出现后出现的。最早使用“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的,是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Gibson)。1984年他在科幻小说Neuromancer中首次使用了“赛博空间”一词,

3、塑造了一个将电脑直接联入大脑的主人公,描绘了一种电脑联网把人、机器和信息源都联接起来的景象,昭示了一种社会生活和交往的崭新空间。此后,以cyber为前缀的词汇迅速流行。与此同时,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图景不再仅出现在科幻想象中,而是也开始出现在现实中。20世纪90年中、后期,伴随着因特网在全世界的扩张,一些网上的文化娱乐形式纷纷出现,吸引了爱好新潮的上网者。这一现象,引起了传播学研究界和教育界对“赛博文化”/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关注。到今天,“赛博文化”/网络文化对于经常上网的网民来说,已是一

4、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对他们来说,网站上的娱乐频道/板块、随意轻松的网络文学、色彩缤纷且闪动不停的Flash动漫、生动诱人的网上电子游戏、别具一格的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互动式的视频点播等,已非陌生的事物。电脑网络显然已成为全新的文化载体。对于条件具备而已上网的网民来说,网络正在渗透进其文化经历,融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在网上冲浪享受多样化的文化作品、游戏娱乐,而且可以通过上网同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进行可视电话交谈、发送贺卡完成节日礼仪,通过鼠标一点完成商务通信,通过访问政府网站了解政务信息、享受电子政府提供的便利,通过到BBS上贴帖

5、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由于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因特网普及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尚未真正渗透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因此,这些网络上的文化形式(传媒网站和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是提供这些形式的文化内容的重要生力军)还没有能像传统的媒介文化形式那样广泛融入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但是,它们在网民一族,尤其是在天然地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偏好的青少年网民中的流行,毕竟标志着因特网和网络新闻业介入社会文化的态势,已经出现。在那些因特网的普及率已超过25%和普及率甚至已接近或超过50%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因特网和网络新闻业介入社会文化更是已成现实。试以因特网

6、的发源地美国为例。根据以研究因特网著称的美国Pew研究中心2002年12月29日发布的题为《依靠因特网》(CountingontheInter)的研究报告,美国网民已占全国人口的60%,40%的美国人上网已满3年(以上),因特网在美国已成为一种主流的信息工具。21%的美国人透露他们在从事各种任务时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因特网。①可见因特网已渗透到美国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2002年12月底我国大陆网络用户数已达5910万,虽然在我国13亿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7、仍然甚小,但鉴于按年龄分布,30岁以下(包括30岁)的用户占71.9%(18岁以下,17.6%;18-24岁,37.3%;25-30岁,17.0%),网络在热爱新潮的我国青少年中的影响不容低估。一些研究者在大中学生中进行的有关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调查显示,网络正在融入他们的生活。例如,根据2001年5月杭州市学生联合会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区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调查,42.2%的杭州市中学生几乎每天上网;51.2%的杭州市中学生网民承认因特网已经多少改变其以往的生活方式。就他们对各种网络功能的使用而言,使用率超过50%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

8、2%)和聊天室(54.4%),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则达到48.6%。②又如,一家网站于200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进行的有关校园网络文化的调研发现,59%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