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罚”学生探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罚”学生探析摘要:如今,教师“心罚”学生的事件层出不穷,从身边的一起“心罚”案例说起,提出了两个问题:教师的话为什么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伤?教师为什么竟成为伤害学生心灵的人?并试着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作出解释。接着指出心罚实则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教师。而对于心罚事件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如何表达呢?对于教师在教育上的失范,社会应该给予一个怎样的态度呢? 关键词:心罚;青春期;重要他人;爱要怎么说出口 1引言 记得3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那是我们初中同学毕业7年后的相聚。看着昔日的同学都长大了,在场的班主任十分高兴也很激动。他脸上一直洋溢满意的笑
2、,虽然我们不是什么桃李,但是显然他是很知足的。席间,大家都在聊各自的境况,梅军(化名)站了起来,举起了自己的酒杯,向班主任敬去,同时也问了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很惊讶的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曾经让所有同学都不要和我玩吗? 因为班主任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大家都别和他玩,梅军因为这句话,很久都没有走出来。班主任呆了,但是还是立刻他举起了酒杯,向梅军道歉。 …… 我想,谁也不会料到:班主任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却成了一根刺长在了学生的心里,而且再也拨不出来了。对于班主任呢?我想也成了他个人专业成长的硬伤。 2心罚 “心罚”,又称软体罚、软暴力,通常是指教师
3、有意或无意地用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方式(如冷落、辱骂、孤立、讽刺等),对自己认为违反规则的学生实施的错误教育方法。它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有意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也可能是无意间对学生实施了心罚。 3教师的话为什么可以成为学生(此处讨论初中生)成长的伤 3.1青春期——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最容易陷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他人疏导以得到解脱。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进入青春期后,与身体迅速发育相比,心理发展还
4、很滞后。这种矛盾给初中学生带来了苦恼,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对自我的认识上,他们常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3.2教师——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
5、念。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虽然没有研究显示作为得到受社会之托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在所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但是老师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影响源。“罗森塔尔效应”指出:“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在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而消极的期望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从相处时间来看,初中生白天至少2/3的时间在学校,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明显多于与父母的时间,如果父母不擅沟通,可能孩子与他们交流更少。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自于成人世界的代表,也是社会的代表者——老师,对他们所讲的话,无疑是印象深刻的。 3.3早期经历——伴
6、随一生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早年生活经历会对人的后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上例中梅军在受到班主任的冷落后,他把这种结果全部归因于是自己的错误。可能也因此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同时把这种负性情绪记忆压抑到潜意识里。而压抑的痛苦是不会消失的,当有某个事件(如,有人批评)激起,以前的负性情绪记忆可能又历历在目。 4教师为什么竟成为伤害学生心灵的人 余华小说里写过这么一件事。“我”的小伙伴国庆因为戏称老师为“汉奸”,师母为“皇军”,结果受到了长久的心灵折磨。老师没有打骂国庆,反而笑眯眯地对国庆说:“我会罚你的。”然而下课后老师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出去。翌日上午老师
7、又问国庆:“你说我该怎么罚你?”已经忘记这件事的国庆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此后一个月中,每当国庆兴高采烈完全忘记这件事时,老师总会提醒他:“我还没罚你呢。”这种引而不发的处罚,使国庆整日提心吊胆。这个可怜的孩子在那些日子里,只要一听到老师的声音,就如树叶遇到风一样抖动起来。这真可谓是心罚的“极致”。 “哀莫大于心死”,“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从春蚕、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一下成了遏制学生健康成长的罪人,成了学生心灵的“杀手”了。为什么?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以下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1)教师“先天”教育的残疾,使不幸的教育在“遗传”。
8、 教师他们所受到的学校教育,其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