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

ID:1050096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_第1页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_第2页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_第3页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_第4页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论文【摘要】在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医药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有能力的劳动力”在本质上是片面的、异化的。加强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是学生成人的基础,是高等院校的强校之本。加强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关怀,就必须确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构建多层次的人文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关键词】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人文关怀一、人文关怀:何谓?何谓“人文”?“人文”一词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曰“人”,一曰“文”。前者是关于理想的“人格”、理想的“人性”的观念,后者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格(人性)

2、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前者往往与“人性”(humanity或humannature)一致.freelanities)等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人文的第一方面的“人”的理念往往比后者更重要、更基本,这其实就是“精神成人”与“知识堆砌”的区别所在。所谓“人文关怀”就是站在价值论的高度,承认和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具体到大学,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的生命自由成长、发展。“人文关怀”的立足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对自身存在意义寻求,对“人之为人”的精神追求。人对“人存在

3、意义”的追求决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方向,“人存在意义”也随之成为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精神追求,所说的“终极关怀”也就是“人文的关怀”或“人性的关怀”,是从人性与人格的完善、提升与发展的目标上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与意义的叩问。“人文关怀”就是基于对现实人性和人格的批判性反思与构建之上,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二、人文关怀:何为?(一)人

4、文关怀有助于大学生成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始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总是全方位的,始终包含着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统一。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培养包括“人的培养”与“才的培养”。人生教育的第一要务乃是以“文”化人、精神成人,第二大任务才是养成“技艺之才”。因此,我们不能只见“才”不见“人”,让“人才”倒向“才”的一面,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健全、自由的“人”,而是片面异

5、化的“才”。一直以来,在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只强调医药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科学精神的培养,虽然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技术操作上是合格的,但培养出来的“有能力的劳动力”在本质上是片面的、异化的。冯恩洪生动地把传统教育称为“补短教育”,认为只有实施重在发展个性的“扬长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医药事业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形成,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更多注入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内容。医药类大学生,发展个性教育中必然包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两方面的教育。当代著名教育家朱九思也认为“要学会做一个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把索取放在第二位的人。要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敢于中流

6、砥柱,决不随波逐流。”没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换句话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能在精神发展上有所收获,那将是极其可悲的。(二)人文关怀有助于学校做强大学之于社会,其作用与价值众人皆知。社会的发展之所以需要大学,就是因为大学培养了人,培养了这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人才。但是,大学靠什么培养人呢?不仅靠它的学术,而且靠它的精神,靠它那种探究学术、严谨治学、追求理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学者荟萃、大师云集、弟子向往。然而,今日之大学,由于教育的职业化、学术的市场化、道德的物化,常常只剩下了技术,缺少了精神,以至于不少学子也

7、只埋头于具体的知识,迷恋于功利难以自拔,缺乏激情,缺乏活力,缺乏理想。值得指出的是,大学向以“精神殿堂”著称于世,因此,精神的平庸乃大学之大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富裕、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在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加强内涵建设成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面对未来社会,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理想、精神,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继续引导社会,才能广纳天下英才,这正是大学的支撑点和立足社会的根本所在。这一理念已经被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与著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