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ID:10481125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1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关键词】脑血管障碍颅内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认识其在临床的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现将我院脑内科自2002.1~2006.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18~51岁,平均33.5岁

2、,其中21~38岁最多(7例,占63.6%)。1.2起病形式与诱因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起病2例。鼻窦炎2例,服避孕药1例,发热4例,腹泻2例,产后72h~20d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无诱因1例。病程2~60d。1.3临床表现意识障碍5例(昏迷1例,意识模糊1例,嗜睡3例),头痛呕吐9例,视力下降5例,失语1例,肢体瘫痪3例,发热4例,血压升高4例,视乳头水肿8例,颈抵抗7例,病理征阳性3例。1.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4例,腰穿9例,其中脑脊液压力升高8例,压力在200~350mmH2O之间,蛋白轻度升高

3、3例,糖、氯化物正常。血脂升高3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6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6例,纤维蛋白原增高5例,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4例,血小板计数增高3例(分别为376×109/L、457×109/L、903×109/L),红细胞压积增高2例,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2例,血浆黏度增高3例。1.5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先行头颅CT检查。3例人脑半球脑沟变浅,脑回模糊:2例小脑幕异常强化,1例人脑镰异常强化;2例基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1例右颞叶出血:2例未见异常。2例头CT未见异常者并行头MRI检查,1例右侧额叶、顶叶皮层呈小片状长T1、

4、长T2信号,1例双侧额叶、顶叶多发皮层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11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示:上矢状窦未显影6例。其中,2例上矢状窦信号有中断;2例伴引流静脉开放、增粗;1例上矢状窦、左侧直窦、乙状窦、横窦全部未显影,其头MRA又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未显影。2例下矢状窦未显影,其中1例伴有大脑大静脉增粗,1例合并海绵窦未显影。2例直窦、横窦、乙状窦未显影;1例左侧横窦、乙状窦合并左侧静内静脉未显影。其2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下矢状窦、横窦未显影1例,双侧乙状窦、直窦、横窦未显影1例。1.6治疗与预后

5、11例在给予脱水降颅压基础上,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服用羟基脲、肌注α?干扰素,血小板由入院时903×109/L降至275×109/L,6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8例低分子肝素钙抗凝,5例降纤酶治疗。住院3~39d,痊愈7例,好转3例,死亡1例。10例复查MRV乙状窦未通2例,上矢状窦部分再通2例,其余7例闭塞的静脉窦再通伴引流静脉开放。2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6例。其中,1例伴左侧直窦、乙状窦、横窦、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2例下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左侧横窦、乙状窦合并左侧静内静脉血栓形成。3讨论3

6、.1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其中80%的患者有发病诱因,病因大致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炎性病因多为颜面、鼻窦、乳突及中耳感染扩散的结果[2]。由于解剖因素,海绵窦、横窦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本组4例患者有明确的感染史,不但横窦、海绵窦血栓形成,还见到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可能与感染范围大有关。非炎症型常见病因有:全身衰竭、脱水、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内分泌失调、妊娠及产褥热、长期口服避孕药等;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病;颅脑外伤、外科手术;脑膜瘤、脑膜转移瘤等。上矢状窦是常见的发病部位。本组非炎症型患者6例,其具体病因为

7、产褥热、脱水、血液病、服用避孕药。另有20%的患者病因不明,本组有1例(占1/11),可能与病例少有一定关系。2008年8月翟秀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第4期2008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4期3.2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见:①各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溶活性下降;②血液动力学因素;③解剖因素:人类子宫静脉、阴道静脉、椎静脉、颅内静脉与颅内静脉窦互相沟通,无静脉瓣控制,来自盆腔的血栓容易进入静脉窦,使静脉窦闭塞。对于局限性脑静脉窦血栓,

8、通过静脉扩张及侧枝循环代偿可无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临床体征,或仅有颅内压增高。若静脉窦完全阻塞并累计大量侧枝静脉或血栓扩展到脑皮质静脉时,颅内压明显增高和脑静脉、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致脑水肿、出血、坏死,晚期严重的静脉血流淤滞和颅内高压将继发动脉血流减慢,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