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

ID:10459134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_第1页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_第2页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_第3页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_第4页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讨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理由刍议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周易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释的深度。)如前所言,易学史就是对《周易》不断进行诠释创造的历史,而其诠释创造的是《周易》的内蕴作用而非其发生作用,易学史上出现的各派各宗都力图在新的诠释学境域(horizon)下以融旧铸新的方式,阐发《周易》所蕴含的精微之义。(注:当然,古人并没有区分这两种作用之自觉。在古代先哲那里,一个事物的内蕴作用往往被视作该摘要: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对《周易》诠释中的一些基本理由进行

2、了探讨。其一,在《周易》的性质理由上,认为从发生作用上看,它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内涵作用上看,其意蕴精微广大,乃天人之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自身有一个学术品格转换、提升、发展的历程。其二,初步揭示了占筮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指出占筮与《周易》的天人整体之学之间有甚深之诠释关系,占筮所蕴具的天地人物一体融通的终极境域乃是易学无穷作用的。其三,认为深入挖掘文本,澄清《周易》的表达方式,乃是易学研究的基础,就此本文主张回到《易传》以开显易学活的精神,辞、变、象、占四圣道的确立为解读《周易》精微之蕴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周易;诠释;卜筮之书;终极境域  1003-3882(

3、2008)03-0045-07    OntheHermeneuticsoftheZhouyiinPhilosophicalPerspective  ZHANGKe-bin  (CenterforZhouyi&AncientChinese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Throughcertainphilosophicalvisions,thispaperpondersonafeeneuticissuesoftheZhouyi.Firstly,asfarasitsgeicnatu

4、reisconcerned,theZhouyiisabookofdivination;byitssubtleandprofoundconnotations,itisalearningofintegrityofheavenandhumanbeing;foritshistoryofdevelopment,theZhouyiexperiencedaprocessofacademiccharacter'stransformation,promotionandevolution.Secondly,thispapertentativelypointsoutthephiloso

5、phicalmeaningconceivedinthedivination,andtheultimaterealmanity,andthemyriadofthingsderivedfromdivinationisthesourceofitsinexhaustibleconnotations.Thirdly,thebasiceneutics;bookofdivination;ultimaterealm    整个一部易学史,就是对《周易》不断进行诠释创造的历史。在这一诠释过程中,《周易》无穷的意蕴被层层开显,形成了它独特的学理内涵和学术品格。由于理论视野和诠释策略的

6、差异,加之《周易》本身的复杂性,易学家们对《周易》的看法和解释虽称不上言人人殊,也可谓众说纷纭,从对《周易》的整体认识,到具体内容的解读都异彩纷呈,没有达成也不可能达成一个统一的看法。虽然如此,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代经学系统下的易学研究,还是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易学研究,在诠释《周易》的时候都需要回答一些共同的理由,诸如《周易》一书的性质、占筮的作用、《周易》的学术表达模式、经传关系等等,对这些理由的回答不同将直接影响整个的易学系统的建构和文本具体内涵的阐释。本文这里所谓的《周易》诠释理由正是着眼于这些共同的理由而发,虽然历史上和当今学界对此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且成果卓著,

7、但笔者在此不揣谫陋,就自己所理解和深思的程度也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赐教。    一    《周易》古经从发生学的立场看,是上古先民占筮行为的产物,具有巫史文化的特征,说“《易》为卜筮之书”是没有错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周易》古经仅是一部算卦的书,没有多少思想性和正面价值。我们对《周易》一书性质和作用的判定既需要做理论的分析,又需要做文本特征的考察,还需要做历史脉络的梳理。  首先,从理论上需要指明,一个事物的发生作用并不等于它的内蕴作用,一是事物怎么发生是一回事,它内具着什么样的意蕴又是一回事。(注:参见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2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