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5235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意境课堂营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意境课堂营造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反映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主客融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主客二分”的超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能对学生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提供心理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好地融入意境,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本身成为吸引学生的魅力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简析意境课堂的营造。一、创设场
2、景,情景交融课堂之意境,是课堂教学情与景的契合。教学之景,可以理解为教材、教具、教学内容;教学之情,可以诠释为蕴于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情景交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7》)重“情”轻“景”,“情”如空穴来风,无病呻吟,使人感觉虚无缥缈、矫揉造作,难成意境;重“景”轻“情”,“景”如平山静水,让人兴致索然,亦难成意境。“情景交融”,意境自成高格。营造有意境的课堂,教师不能只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向那些触手可得的知识,钟情于那些机械枯燥的训练,而应把蕴藏在知识中的“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容雅致的生活情趣、和谐发展的生存意识、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等
3、以“景”呈现出来,展示给学生,“情景交融”以陶冶性情、开启心志。在讲述“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时,鉴于概念本身表述简单(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难以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兴趣,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创设场景,营造意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桃花源记7》一课为例,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人场景,在学生置身“桃花源”的美好意境中,笔者因势利导: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
4、桃园”的向往,大家都在期待发现和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假如当年陶渊明真的找到了他的“世外桃园”,是否就能置身于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学生已然被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披景入情,依据已有知识,不仅感受出人人向往的世外仙境亦有“花开花落”的自然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而且升华出对“没有人世纷争、战乱离合等社会矛盾的和谐社会”的向往之情。当然,景亦无情不发,创造教学意境,要求教师对教材要烂熟于心,对教学法要运用自如,要能融情于教材,融情于学生,融情于课堂,使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水乳交融,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对话,使整个教学达到自然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二、课堂留白,宁静致远
5、谈留白一定要先谈到绘画。聪明的画家用和尚挑水走在山路上,表现深山中有古寺的意象;画蝴蝶围绕马蹄飞,抒写诗句“踏花归来马蹄香”的韵味,就是留白的境界。“白”即为“无”。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可见“留白”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画者的智慧对于教学的启示,笔者认为,在于创设一份宁思的课堂氛围。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成为好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渐趋热闹的课堂中,笔者坚信好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状态——宁静以致远。诸葛亮在《诫子书7》中说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
6、”。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间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感受。笔者把课堂上的“留白”状态设定为教师适当让渡课堂的话语权,预设学生思维的空间,构建学生的思维意境,还给学生一份宁思的权利。高二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二框题《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来介绍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保持先进性,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要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怎样让学生学好本框题的知识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成功的课堂留白艺术给我们提供了可资
7、借鉴的宝贵经验。那节课,教师没有照本宣科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自己看书完全能够掌握),而是把课堂让渡给了学生。课前,让学生课余分组去搜集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并把这个环节取名为“7来自生活的报告”,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都很用心地做了课件;课上,学生全神贯注,倾听伙伴的讲述,讲述结束了,大家仍沉浸在场景中,学生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课堂临近结束时,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一名学生起头,全班同学一起站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