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索·协作

情境·探索·协作

ID:1045231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情境·探索·协作  _第1页
情境·探索·协作  _第2页
情境·探索·协作  _第3页
情境·探索·协作  _第4页
情境·探索·协作  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探索·协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探索·协作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者在吸取维果茨基思想的前提下,在发现教学基础上提出并强调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他们提倡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的思想,以及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境性教学。因其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所以这种模式更为实用和合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社会交互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直沿用讲解式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始终要求学生作出反应,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书

2、本的现成理论。这种模式可以使老师把内容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学生也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其弊端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批判性和独立性受到压制,求知欲也被消磨在机械、枯燥的学习活动中,这些显然跟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违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经过近两年的尝试,发现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模

3、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学生的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而且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是以维果茨基的“辅助学习”为基础的,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的心理机能,如对于注意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在最初往往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而

4、后逐渐内化为学习者头脑中的心理工具。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些技能,便可能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解。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鉴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把化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具体分成这样五个环节: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搭建支架,进入情境→分析问题,自主探索→集思广益,协作学习→完成建构,效果评价。  以上各个环节只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是体现教学理论和思想的讲课主体框架。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

5、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学法指导,增加或减少部分环节,也可在一课中反复运用这些环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我的设计思想,下面我从“氯水的性质”为例,阐明每个教学设计阶段所包含的主要意义。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实际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的冲突。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使学生

6、原有知识与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养成变换角度,变通考虑问题的习惯。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关键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氯水的性质”为例,我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  (1)非典盛行的时候,为何家庭用的84消毒液到处卖缺,成为紧俏商品?  (2)在初三化学我们已学习了水的净化,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步:加药,加入消毒剂氯气。那么氯气为什么有杀菌消毒作用呢?  (3)再做一个实验:取两瓶干燥的氯气,一瓶放入干燥

7、的花,另一瓶放入鲜花,观察瓶内所发生的现象。接着提出问题:鲜花为什么会褪色?是哪些物质使鲜花褪色的?  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创设并不是要使学生体验到挫折,感受到学科的难度,而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本能及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能主动精细地观察事物和思索分析,从而发现需要他们发现的问题特点和解决思路,就能及时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状态。    2.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围绕当前的学习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