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5214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研究[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社会范畴化社会比较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是由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原则等因素决定的,目前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低水平的社会认同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和其他社会举措,才能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职业的社会认同是一个长期困扰幼儿教师的棘手问题。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一直偏低,这种状况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自我认同,教师队伍的稳定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男性幼儿教师严重I}乏。因此,配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度,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亚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拟从社会认同的发生机制出发,借助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探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幼儿教师社会认同度提升的策略。 一、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在社会生活中,认同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过程。·弗洛伊德认为,认同应当被“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在社会心理学中,认同被定义为个人藉自己(或他人)在某社群的成员资格把自己(或他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并将该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征冠于自己(或他人)身上,让自己(或他人)的特性等同于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性。也就是说,认同是以自己所在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为基础,据此形成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从而将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区别开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外部群体和个体对某一社会群体的认同一般经历三个基本的心理过程: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社会分类即社会范畴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依据不同标准进行社会分类,通过社会分类从而形成内群体与外群体。在社会分类的基础上,泰费尔认为:“群体间的比较是群体成员获得认同的重要手段之一。十分自然的是,人们倾向于以积极的特征来标定内群体,同时用消极的特征来标定外群体。”在社会认同理论看来,社会认同源自自我激励和自尊的需要,因此在认同过程中,群体成员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会选择有利自身的维度将内群体与其他外群体进行比较,并从中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满足和自尊,这也就是所谓的“积极区分”。 由此可见,对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同受到了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的影响。以幼儿教师为例,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分类标准,据此形成了幼儿教师的内群体和相对而言的外群体。内群体的成员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自尊,渴望所属群体能够在社会群体比较中获得主导地位,而外群体的成员则会尽可能选择有利于自己所属群体的标准进行比较,因而会极力抬升自己所属群体,贬低其他群体,这种抬升和贬低受到群体间关系亲密程度的制约,较为生疏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评价普遍较低。此外,这种群体间社会比较还受到社会共识的影响,社会比较的标准取决于社会共识,在对职业所进行的社会比较中,对该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外在酬赏、社会意义等社会共识是职业社会比较的客观指标。社会比较最终表现为各种职业在一定维度上的相对位置,这种职业的相对地位本质上反映了该职业的资源占有情况,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反映。处于劣势的职业,其成员会选择努力提升本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或者选择逃离,以此来满足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需要。本文所探讨的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从属于社会认同,但这种社会认同与一般意义的社会认同存在明显的差别,它更多地关注外部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特定职业的描述和价值判断,而不是将其定位于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自我描述 二、幼儿教师社会认同问题的归因分析就当前中国社会现实,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社会归因分析不难看到,其中既有幼儿教师内群体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一)内部原因纵观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幼儿教育处于一种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导致幼儿教师职业缺乏丰富的意蕴。首先,幼儿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偏低。在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中,一直缺乏高水平的理论支撑,幼儿教育领域中本源性的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研究探讨,幼儿教育理论停留在简单地引进国外理论和简单的经验描述层次,使得幼教实践缺乏理论的引导。其次,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幼教发展的进程中,幼儿教师的理论素质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重技能轻理论素养的倾向使得幼儿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实践中,幼儿教师的准人标准偏低,导致教师队伍良秀不齐,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滞后。再次,幼儿教师职业特点使得教师的角色模糊。幼儿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她们既是教师,同时又扮演着“替代父母” 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使得其他社会成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地位产生质疑,幼儿教师成为一种尴尬的社会角色:既不能归属于教师范畴,也不是简单的幼儿照料者。这也是造成社会认同困难的原因之一。另外,幼儿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相对封闭性,与外界的交往较少.其他社会群体对幼儿教师群体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上。(二)外部原因在对某种职业的社会比较中,社会范畴化和社会共识是决定比较结果的主要因素。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分类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个过程就是社会范畴化。泰菲尔通过研究证实:社会分类“会让我们主观上知觉到自己与他人共属,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由这样的认同所引起的给内群体成员较多的资源及正面评价的倾向,被称之为内群体偏向;相反,由认同缺乏而引起的给外群体成员较少的资源及负面评价的倾向,被称之为外群体歧视”。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本质上是外群体的评价倾向。因此,影响某种职业社会认同的根本因素就是对该职业的社会共识。关于某种职业的社会共识,一般由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外在酬赏和职业的社会价值所构成。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也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从职业的专业化角度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巫待提高。从幼儿园的历史发展不难看到,早期幼教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保育,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低,近几十年来,幼教机构的职能开始保教并重,这一发展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并未得到真正的改观,加之幼教理论发展的滞后,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工作,其专业化都未得到体现。对于一个职业而言,其成员的外在酬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职业对资源和权利的占有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职业的外在酬赏如薪金、奖励等在社会各职业排行中的位置不甚理想,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相对偏低的收人水平使得幼儿教师群体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在评判一种职业时,职业的社会贡献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幼儿教师职业在这个标准上也处于劣势。在社会成员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幼儿教育并未被纳人教育的范畴之中,幼儿园更多地被视作保育机构。因此,幼儿教育对个体发展成长所起的作用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虽然社会各方面已经开始关注幼儿教育,但是对幼儿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议。幼儿教育至今仍未被纳人义务教育体系之中,这种现状折射出人们对幼儿教育价值的不确定,也反映了对幼儿教师劳动价值的轻视。综合可见,当前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既有幼儿教师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这种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问题,在全球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瓶颈。 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的解三略策决 (一)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对于一种职业,决定其社会认同度的客观标准是专业化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提升社会认同度的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包括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精神和人格,也包括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才能以及相应的教育思想。纵观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首先需要严格新教师的准人制度。在我国,幼儿教师一般是由中等或高等院校进行培训,但由于幼儿教育是一种年轻的专业,各种院校在幼教师资的培训目标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培训的师资各有侧重,与现实幼教实践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从社会其他渠道吸纳的教师更是难以保证其素质。因此,严格教师准人制度,把紧教师队伍的源头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其次,大力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科研和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专业化建设的基本途径。英国教育家斯腾豪斯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二是研究他人的经验;三是反思自己的实践。对于在职幼儿教师而言,结合理论学习的教学科研是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学科研过程中的积极反思,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另外,需要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以制度引导幼儿教师的发展。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广大幼儿教师担负着繁重艰巨的工作,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缺乏足够的精力和机会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合理的制度可以帮助教师摆脱这种困境,在制度的引导支持下,教师可以自主确立自我专业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二)突破教育的封闭性,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社会群体的比较中,彼此间的熟悉程度影响着社会群体间的外群体歧视倾向。在以往的实践中,幼教机构的封闭性是非常突出的,过于封闭使得幼教机构及其成员丧失了了解外界的机会,也使得外界无法了解幼儿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要求各种社会职业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幼儿教育活动本身同样也具有这样的要求,因此,突破幼教工作的封闭性既是其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提升社会认同的需要。突破幼儿教育的封闭性,基本的思路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幼教机构应当从自身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出发,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引导教师感受社会发展的脉动,融人真实的社会生活,从中真切地体会社会对幼儿教育和教师的期望;“请进来”则要求幼教机构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走进园所,为幼教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明确职业的社会范畴归属,提高教师待遇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幼儿教育的“教育”性质被严重边缘化,部分地方政府人事、财政等部门把公办幼儿园列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或“自负盈亏”,政府财政很少或者干脆不承担幼儿教育经费,幼儿教育至今未被纳人义务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中,地方政府将责任推向社会,对幼教机构则实行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幼教机构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因此,明确幼儿教育的归属,真正将幼儿教育纳人国民教育系列,是解决当前幼儿教育发展困境的必然出路,也是提升幼儿教育地位的必要途径。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教师的收人水平低于普通职工的平均水平。微薄的收人水平使得幼儿教师职业严重缺乏吸引力,这一职业在职业比较中处于劣势。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也制约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幼儿教育经费投人体制,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竞争力。(四)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对个体发展的价值自不待言。但是,相对滞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唯智化、成人化、小学化”等倾向折射出当前幼儿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加强幼儿教育的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应当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功利化倾向。功利化严重动摇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本质,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为儿童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是衡量幼儿教育的根本标准b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职业,其社会价值决定了社会对该职业的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提升社会认同度的根本出路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此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