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43796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技工学校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工学校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设置与要求上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教育。本文就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特点、教学方式做了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思财会论文,..摘要: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设置与要求上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教育。本文就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特点、教学方式做了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思考在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无可奈何地坐在教室里,思绪却云游四海;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声音却无法叩响学生的心灵。每次看到这种状况,我都禁不住叹息:语文
2、教学在众多学科中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它既比不上专业课的实用,也比不上理化课的趣味,虽然大家都清楚“语文是百科之母”,教师也一再重申语文的重要性,但仍无法改变现状。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学生有厌学甚至逃课的现象;班上少有的几棵好苗子也是“势单力薄”,他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先被影响,后被同化。那么,如何留住流失的学生?如何吸引厌学的学生?如何提高优秀的学生?这些现状如何改变?笔者认为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明确技校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技校语文教学应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三个方面着眼:1、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2、着眼于生活,强调
3、语文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3、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在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需要的责任。所以,技校的语文教学不是为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是为学生能考个好成绩而作为服务宗旨的,它应该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需要、适应生活而服务,这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换句话说,技校的语文教育,应该体现语文“学以致用”的特点。二、要明确技校语文教育的内容1、体现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四种能力”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必须服从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其实效性、实用性,并使学生把所积累的语言转化为相关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结合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可寻出“四种能力”在技校语文教育的
4、特点,那就是:听、说必须注重事务性交际用语和日常交际用语,且需要明确交际目的的事务性交际用语;读写必须重视文学教育与读写的结合,同时更要和学生的就业、生活相结合。2、体现人文性,重视文学教育的功能。“文以载道”,这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功能,技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技校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后就将直接进入社会,独自承担起学习、工作、生活的重担。因此,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和美学教育。3、体现实用性,重视语文教育为实际需要服务。“学以致用”这句话古已有之。面对技校学生的就业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毕业后立即投入建设工作的需要,这也应是技校语文教
5、学的核心部分。首先,技校语文教学要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接轨,它要考虑在市场经济下需要技校生具有怎样的语文素质。其次,技校语文教育要跟信息社会、信息交流接轨。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语文教学就要努力使学生能适应这样的需要,让学生学会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三、要明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行的课堂讲授法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它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少,更谈不上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这个时候,转变教学观点、革新教学方法也许是改变现状的方法之一。技工学校语文课的设置与要求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教育,根据
6、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1、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语文课应与现实生活、与时代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向学生传递具有时代精神的知识和信息,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也应符合时代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例如《项链》一文,应该在引导学生如何联系现实理解女主人公的虚荣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区别的同时,一并理解女主人公性格里诚实坚毅的一面。2、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我们必须认清在技工学校的学习中,职业技能的学习应占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的学习应尽量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尽可能做到辅助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课的学习。例如:作文课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本专业的实验报告、调查,如何写工作计划
7、、工作日志等。这样才可以纠正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时间长、没有什么实效的错误观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总而言之,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应有别于普通中学教育,它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也应该有自己的组成规律,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施中是不能违背的。当然,涉及到职中语文教育的还有教材改革及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不敢在此多作绕舌,文中纰漏之处,恳请批评斧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