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

ID:10422065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_第1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_第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_第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_第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均手术后痊愈,2例因血肿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包括术前的基础病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体位指导、引流管理、并发症护理等,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651.15;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562(2010)04-0449-03�doi:10.3969/j.issn.16

2、71-7562.2010.04.046��7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有包膜的血肿,大多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裂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无明确的或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表现突出,老年人以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诊断明确后原则上都应尽早手术。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用YL-1型微创针对120例患者实施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

3、者,男170例,女10例,年龄8~88岁,平均58.8岁,病程1~4个月。全部经CT或MRI确诊,血肿多位于额顶颞部,左侧53例,右侧48例,双侧19例,血肿量50~190ml。入院时GCS评分示轻度昏迷(13~15分)34例,中度昏迷(8~12分)61例,重度昏迷(3~7分)25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根据CT或MRI在血肿最厚处偏上方定位,2%利多卡因局麻后,切开头皮约0.5~1cm,根据血肿厚度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安装于枪式电钻上,快速穿透颅骨、硬脑膜,拔出针芯,加密封盖,连接侧管,引流血肿20~30ml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4、血肿腔至冲洗液基本变清为止,外接引流袋。若引流不畅,可稍加负压抽吸机化的血块,小幅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并适当变换体位。�1.3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改善,症状逐渐消失,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33d,平均11.5d。有2例术后10d血肿复发,行二次钻孔引流术后治愈。GOS分级良好108例,中残12例。� 7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常规护理部分患者入院时伴有颅内压增高征象,以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予以脱水剂。老年患者反应迟钝,加之血肿的压迫,常出现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易掩盖真实病情,护士应细致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的情

5、况,并做好详细记录,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1.2基础疾病护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状态不同程度地发生减退,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可因储备力的减退而下降,某一系统患病,在诊治过程中会引起其他系统功能紊乱,临床症状复杂。护士除了解神经系统本身疾病外,还应了解患者的全身基础状态,注意有无影响手术及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2]、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障碍等。生理护理的关键是将患者的各系统功能调整至接近生理状态水平,提高手术耐受力。�2.1.3心理护理7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症状,以及对陌生环境、对疾病、对手术的恐惧感,均会造成患者情绪紧张、烦躁易怒、失眠

6、,甚至惊厥,而且慢性硬膜下血肿本身亦可引起精神异常,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不但要熟悉患者的病情,还要了解患者的心态,主动耐心地向患者与家属介绍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预期效果和注意事项,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康复充满信心。�2.2术后护理�2.2.1病情观察术后2d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言语和肢体运动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在术后即有较显著的改善,若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再次加重,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2.2.2体位指导传统理论主张钻孔引流术后宜取头低足高位,以利血肿引流和

7、脑组织复位[3],而我科根据临床实践和观察,对患者采取个体化的自由体位,除拔除穿刺针的6h内采取平卧位外,鼓励患者在适当患侧卧位的基础上尽早下床活动,既不影响血肿引流,还可以减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王亚琴等[4]的研究亦赞成此观点。�2.2.3引流管理(1)根据颅内压的高低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但引流袋始终保持在头位以下,以防止引流液返流引起颅内感染。(2)7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引流液逐渐转清,量减少,提示脑组织复位较好,血肿腔减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