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9755
大小:2.03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7-11-07
《毕业设计基于Google服务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Google服务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一、Web2.0融入教育信息化——学习网络化:背景铺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硅谷到华尔街,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革命席卷了整个地球。从Web1.0到Web2.0,社会性软件交替出现,网络用户体会着网络的“魔幻”魅力,从孤立的“信息粒子”走向“六度空间”,网络用户体会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过程,Mushup聚合网络也聚合了网民,“You”的价值也体现的更加明显。英文维基百科这样解释Web2.0:“Web2.0isatermdescribingchangingtrendsintheuseofWorld
2、WideWebtechnologyandwebdesignthataimstoenhancecreativity,informationsharing,andcollaborationamongusers.Theseconceptshaveledto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web-basedcommunitiesandhostedservices,suchassocial-networkingsites,videosharingsites,wikis,blogs,andfolksonomies.Thetermbecamenotableafte
3、rthefirstO'ReillyMediaWeb2.0conferencein2004.”Web2.0[D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Web2.0,2008-08-30.Web2.0概念是在2004年Web2.0会议上,由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的TimO'Reilly提出的,“Web2.0是一个用来描述使用万维网技术和网页设计不断变化的趋势术语,目的是增强创新意识、信息共享和用户之间的协作。这些观念基于Web社区和托管服务的发展和演变,如社交网络网站、视频分享网站、Wiki、博客和标签分类。”虽然,Web2.0是一个
4、新版本的万维网,Web2.0也不仅仅是计算机行业独有的商业革命,它是席卷各个行业的“新潮流”。紧随Web2.0之后出现各种新概念,如Telecomm2.0、Edu2.0、Learning2.0、Life2.0……67万维网也不再是计算机高手的天下,摇身变成“你我他”共同构建的网络发展空间,是网民共同参与、协作分享、互动交流的“新理念”。在Web2.0技术和理念的推动下,各种社会性软件(SocialNetworkSoftware,简称“SNS”)层出不穷,聚合(Mashup)社会网络的同时,也聚合着各种“社会人”。以社会性软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搭建集体建构知识的平台,为信息化
5、教育带来“福音”。为顺应Web2.0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更新产品开发路线,Google公司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网络服务。Google服务融合Web2.0理念和技术,学习者不仅是网络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网络资源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成为促使Google服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Ajax技术下构建的Google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搭建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为“集体教学时代”的到来插上“翅膀”,让师生尽情遨游在Web2.0建造的网络世界中。二、信息时代的网络学习——学习社会化:研究环境整个人类社会面临从工业化
6、时代向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信息时代“学习的革命”已经开始,“自从1999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启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高校以来,到现在,试点高校已发展为67所,在册学员80万人(加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点高校共68所,在册学员230万人),是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另一支主力军,”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DB/OL].http://www.chinaonlineedu.com/info/news_special.asp?id=6790,2005-3-21也是网络学习最好的见证。随着社会化软件的层出不穷
7、,掀起了新一轮网络学习的浪潮。六度空间理论和“朋友的朋友是朋友”的理念不再陌生,学习者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步入网络学习新世界,在缩小“你我他”数字鸿沟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学习伙伴,增加了学习者的人脉,筑起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立方”。在校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在应用各种工具搭建数字化平台,在宽广的网络世界里开放、互联、自由分享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现象更加普遍,课堂也逐渐步入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课堂中的教师不再是学习者的“唯一”,学习者针对自己感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