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

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

ID:10396290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_第1页
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_第2页
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溃结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论文.freelL,于37℃时保留灌肠,每晚大便后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模拟剂,3片/次,4次/d口服。对照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片/次,4次/d口服;溃结康模拟剂80mL,于37℃时保留灌肠,每晚大便后1次。疗程:2组均为8周。1.5评价指标症状和体征变化:主症为腹泻、黏液血便、下腹疼痛,采用0~6分3级计分制;次症为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口渴、身重倦怠、小便短黄,采用0~2分1级计分制。舌脉象变化、肠镜下黏膜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大便常规、潜血变化

2、均由本院不知治疗结果的专家统一检查。1.6疗效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诊疗标准。完全缓解:①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③大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①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2级以上,舌、脉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③大便常规镜检正常。好转:①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②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③大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高倍视野。无

3、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无改善。1.7不良反应观察在治疗前后,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并进行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判断。1.8统计学方法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显著性意义。2结果2.1基线与完成情况经1~2周筛选后,共有146例患者随机进入治疗期,其中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完成试验者共120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

4、试验组:在服药期间,退出12例,其中失访9例,患者要求退出2例,因违背方案剔除1例。对照组:在服药期间,退出14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停药8例,失访4例,患者要求退出1例,因违背方案剔除1例。基线肠镜下黏膜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大便常规及潜血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给药前,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2肠镜检查及大便常规变化(见表1)表12组UC患者肠镜检查及大便常规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2.3舌脉象变化治疗后较用药前,

5、表达湿热瘀阻证的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苔黄腻,脉滑数或涩的消失率试验组(50/61)明显高于对照组(8/59),2组比较,P0.05。2.4综合疗效指标评价(见表2)表22组UC患者综合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5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共计1例,主要为肛门坠胀、轻度腹痛。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共计17例,发生率为28.8%,主要有皮疹、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恶心、腹胀。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各项检查,治疗前后均值2组均在

6、正常范围内。3讨论UC的难治性在于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可能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2。临床常用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作用机制是其在结肠内分解成5-ASA和磺胺吡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反应而发挥抗炎作用3,但不良反应较明显。UC属中医“泄泻”范畴,临床以湿热瘀阻证为最多见1。大肠的功能是传递食物残渣并形成粪便,为湿浊聚集之所,变化出运之府。肝气失调则变

7、化失常,湿浊久蕴化热,气滞久成血瘀,而导致湿热瘀阻之机,治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溃结康灌肠剂由赤芍、青黛、血竭、赤石脂、炉甘石、儿茶、枯矾、白及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湿热瘀阻证之UC患者。实验表明,溃结康具有消除水肿、抗炎、抗菌、镇痛、止泻和促进小肠运动作用,动物长期及急性毒性实验未发现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溃结康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但需要指出的是,为表明溃结康对湿热瘀阻证之UC的影响,本试验的疗效标准是在200

8、0年成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诊疗标准的基础上加入了舌脉象的变化,因此,试验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此有关,如若排除此因素,尚须做进一步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