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课 荷塘月色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 荷塘月色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标题“荷塘月色”是一个互相修饰的联合短语,意思即“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不仅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荷塘”,后写
2、“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1.学业早有成。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1916年考入北大。1919年出版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于北大哲学系毕业。2.散文之大家。朱自清是“五四”运动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始终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近一个世纪以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王灏先生在其发表的《风格之诞生与生命的承诺》一文中,更述称朱自清的散文“清灵澹远
3、”。朱自清真称得上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3.气节照人寰。1948年6月,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北京的著名教授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当时朱自清害了严重的胃病,由于物价飞涨,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连全家12口人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根本无钱治病。负责联系签名的吴晗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朱自清签名。但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便用颤抖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严正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毛泽东曾就这件事高度评价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
4、地的时候。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他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5、。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幽僻( ) ②羞涩( ) ③水藻( ) ④蓊郁( )⑤纤腰( )⑥煤屑( )⑦鹢首( )⑧梵婀玲(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幽僻·幽静幽僻:指环境幽美偏远,重在强调地方偏僻。幽静:指环境幽雅寂静,重点强调没有声响,非常安静。辨析:①这是一条 的林间小路。 ②树影婆娑,夜色分外 。 (
6、2)渺茫·苍茫渺茫:相隔遥远或久远,模糊不清,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往往用于形容具体的事物。辨析:①在辽阔而 的历史天空中,大小事件的堆积沉淀如一团团翻滚的云朵,浓密繁杂,令人目不暇接。 ②受阿里此举的影响,之前在微信生态中做淘宝营销的公司,前景 ,下一步发展还有待观望。 (3)袅袅·袅娜袅袅:有随风摆动的意思。袅娜:不一定指随风摆动着的。“袅袅”使用范围较广,可以形容杨柳、衣带、烟气、声音等;“袅娜”使用范围较窄,只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和女子姿态优美。辨析:①她长得 纤巧,性格风
7、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②在现代社区中,“用柴火做饭”已难寻踪迹,可是天通苑三区却有一户人家在院里烧火做饭,一时间楼下炊烟 。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丰姿: (2)一例: (3)脉脉: (4)田田: (5)蓊蓊郁郁: (6)没精打采: 1.阅读下列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2.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月色的?请结合相关段落进行分析。3.这篇文章的情与景是怎样交
8、融渗透在一起的?4.月下荷塘的美景令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这份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文章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古人采莲的情景和《西洲曲》里的句子?5.本文多层次地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吗?6.本文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细腻之美,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7.《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