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

ID:10369734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_第1页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_第2页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_第3页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_第4页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概念之辩及其研究意义  一、虚概念的起源  (一)迷信神话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类起源初期由于其知识经验的缺乏,我们更多地崇拜于超自然能力,而且不断向往与追求彼岸的幸福生活,于是产生了超脱于现实社会的形象和美好的神话故事,所以西方的上帝、宙斯、雅典娜,中国的观音菩萨、鬼、玉皇大帝、牛郎、嫦娥,等等,便应运而生。如今,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及知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这些对象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而是我们主观想象的事物,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抹杀掉祖先丰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形象,这是虚概念产生的第一个原因。  (二)文学作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2、,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构成了我国辉煌的文化宝库。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也经常被我们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如:孙悟空、贾宝玉、林黛玉、阿Q、祥林嫂,等等,这些艺术形象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再创造,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也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由此也诞生了大量的虚概念。这是虚概念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三)科学假设  人们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为了科研的需要往往会提出一些假设,例如物理研究中提出的永动机、摩擦为零、标准状况、绝对平面,科学研究中的宇宙人、飞碟,等等,这是虚概念产生的第三个原因。  二、虚概念

3、之辩  (一)什么是虚概念  了解了虚概念产生的原因,我们便会产生疑问,到底什么是虚概念,以上列举出的所谓虚概念,我们能够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特性吗?我们能够给虚概念下定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现行的基本逻辑学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将虚概念与指称的对象联系起来,认为虚概念的指称对象虽然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但是在主观想象中可以存在。[1]如上文所提到的孙悟空林黛玉等都是我们主观想象中的特定个体,它们都是虚概念。另一种看法是将概念与真假结合起来,以其对事物反映的真假为标准将概念分为真实的和虚假的。真实概念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客观世界中存在着

4、与真实概念相应的事物;虚假概念是没有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虚假概念相对应的事物。[2]  一种看法是从对象和属性两个层面对概念进行分类,对象的虚实对应于精神与客观的存在,属性的虚实对应于错误和正确的反映: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如人;虚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如林黛玉;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如地心说;虚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如鬼。  更极端的一种看法是认为虚概念是把现实中不相干的东西,主观地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是对现实的一种歪曲的反映,在实际中没有一个对象与之对应。  以上几种看法的共同点是都指明了虚概念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它对应的事物,这

5、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些观点却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概念是反应事物的思维形态,它所反应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客观世界,即物质的东西,也可以反应主观想象中的事物,即精神领域,所以那些认为概念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的观点略显狭隘;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虚概念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举例来说,上帝、孙悟空、圆的正方形、嫦娥、永动机、贾宝玉、祥林嫂等,它们都是虚概念,且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与它们对应的事物,但是它们当中有一些是对客观对象歪曲的反映(如上帝、圆的正方形、永动机);有一些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它们是于现实生活并经过创造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嫦娥、贾宝玉、祥林嫂)。

6、所以认为虚概念是对现实的一种歪曲反应也有失妥当;最后,虚概念和假概念就是必然相联系的吗?这需要我们对虚概念的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继续进行讨论。  (二)虚概念与假概念  通过上面的讨论,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虚概念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之对应的事物,那是不是说虚概念其实就是假概念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些观点认为虚概念就是虚假概念,进一步称其为假概念。在他们看来真与假是一对矛盾关系的概念,不真就假,不假就真。虚概念的假在于它是主观想象的,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一个对应的事物类。有些观点认为既然概念是反应一定对象的思维形式,它就存在着概念与对象是否符合一致的问题,所以也就有真假问

7、题,如圆的正方形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是假概念,而有些概念可以与客观对象符合,所以不是假概念,如林黛玉。然而在我看来,无论实概念还是虚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真的歧义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真也是如此。真可以指正确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这和谬误是相对的,正如我们说牛顿第二定律是真理;真也可以指与现实的情况相符合,这和假是成对立的,如我们说那个人说的是真话。[3]以上两种情况下的真都是与思维内容的理解相关,而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我们只考虑形式不分析内容,所以逻辑中的真假不等于上述两者。  2.真假是命题的性质。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