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66976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大班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大班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的美术活动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美术活动生活化。那如何让大班美术活动体现生活化理念呢?以下是本人对大班生活化美术活动实践探索的一些粗浅看法。中国9/vie
2、 一、选择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幼儿积极的审美情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让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并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内容要立足于幼儿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美术经验,选择孩子生活中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从而养成愉悦的审美情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真切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 例如,美术活动《美丽的服装》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又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能激起孩子们探索、创作的热情。这个教材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来源于生活,又
3、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在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就和家长一起积极地做好准备工作,收集不同季节、各种种类、款式的服装、照片,我把它们布置在班里的服装店里,主题墙上。同时,有的家长还用各种生活常见材料制作了大大小小、不同特点的服装供小模特表演时用。可以说,在开展活动前,孩子们收集、探索的兴趣非常高,能积极愉快地参与。而在活动中我采用了PPT动画课件、模特表演等直观演示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日常生活各种情境中穿的服装。寓教于乐,入情入境,让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感受、了解各种各样的服装,轻松愉快地获得丰富、生动的审美经验。从而激发了幼
4、儿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为下面的美术创造活动作好充足的准备。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身去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这样孩子们可以从看、闻、摸、听等全方位地深刻感受,从而激发孩子更独特的艺术情感。 例如,我创设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化区域,在养殖区饲养了小兔子、小乌龟、小鹦鹉、小金鱼
5、、小蝌蚪等动物。在自然角、种植区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花、菜等植物。日常生活中,我会带着孩子们在各个区域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观察小蝌蚪的成长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激发了孩子们感受美的兴趣。也正因为这些事物是孩子们亲身感受经历过的,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平日里我会带着孩子们去欣赏小兔子,喂养小兔子,从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喂养小兔子的快乐,激起了孩子们对小兔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小兔子的形态和特点,充分让孩子们感受了生活中的美。所以,在美
6、术活动《可爱的小兔子》中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呈现出的美术作品形态各异、极具童趣,一幅幅别具一格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唯美的艺术,更好地挖掘了孩子们创造美的灵性。 三、提供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审美创造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也就是说孩子的认知结构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中逐渐建构起来的。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孩子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选择生活化
7、的材料进行操作,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美的情趣。 1.选择生活化的材料 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孩子熟悉、喜欢的生活化材料,孩子的操作积极性会更高。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美术操作材料。比如,废旧的盘子、瓶子、报纸、盒子、纸袋、吸管、毛线等生活用品材料;又如,形态各异的树叶、沙石、萝卜、莲藕、青椒、米、黄豆、蛋壳、瓜子壳等自然界的材料。这些生活化的材料可以做成各种小制作、撕贴画、蔬菜印画、平面剪贴等作品。因此,我班专门有一个“废旧物品收集站”,请孩子收集废旧物品拿到学校里归类摆放在箱子里,这样不但让孩子逐渐形成了变废为
8、宝的环保意识,而且还激发了孩子操作的兴趣。 2.启迪幼儿自主审美创造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在关注材料的创造性价值时,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