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5819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提高教师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教师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探究[摘要]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教学常用方式。有所思才能有所疑,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质疑的良好手段,教师应从提问的准确性、层次性、启发性、实效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中国9/vie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1007-9068(2017)05-0035-03 课堂是师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发展思维、完善学法的双边交流活动场所。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教学方式。美国教学专家
2、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同时,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或多或少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目的的随意提问;二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提问;三是重复赘余的无效提问;四是肆意拔高问题的
3、提问。这些提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求的兴趣,而且会扰乱学生思维、阻碍学生思考,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学科的教育魅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仍以讲授为主;(2)教师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领会存在误区;(3)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缺乏逻辑性和针对性;(4)教师的教风比较保守。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线教师值得深究的课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知识生长点,重视提问的准确性 提问的准确性是指教师的提问要直指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明白问题所指,
4、避免无所指的提问,顺利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衔接。因为无所指的提问,会导致课堂教学进程不顺畅,知识点揭示不准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应用转化的策略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教师出示问题:图1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看到这个问题,学生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毫无头绪,还有的跃跃欲试却不知如何表达。究其原因,是因为问题太大,直指结果。对于求这样一个复杂图形的周长,单凭一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是很难得出的,因此这个问题是无效的。针对这种情�r,教师应将问题细化,便于学生思考,不妨设计如下问题: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
5、线的长度呢?请你用手描一描,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可以转化成哪几部分来计算呢?与原先相比,这组提问指向性更加明确,紧扣图形,将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细化,使学生的思考有据可依、层层递进。 二、抓住知识发展线,关注提问的层次性 由于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抓住知识发展线,提问时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样既能照顾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能使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角的认识”是二年级的一节图形认
6、识新授课。根据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观察图片(图略),生活中有哪些角?请你指一指。(初步认知) 2.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请你边指边说。(抽象图形) 3.你会画一个角吗?(动手操作) 4.老师也画了一个角,把你们的角与老师的这个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思考) 5.你能画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吗?再画一个比这个角小的角。 6.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总结归纳) 这个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表象初步认识角的特征,并能达到操作的要求,一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还能从具体的观察和操作
7、层面上总结出角的特征。问题的设计应紧扣知识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有观察层面的,有操作层面的,还有归纳概括层面的,由易到难,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注知识涉及面,追求提问的启发性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是思考的缘起,思考又是问题的升华。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完善和抽象的过程,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则是顺利实现过
8、渡的一座“桥梁”。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时,学生往往会混淆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与分率,这给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