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

ID:10345190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_第1页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_第2页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_第3页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  劳动法实施,强调了保护劳动者利益,但和谐劳动关系又强调了要同时保护其他各方利益,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劳动法理念的不同本位转变路径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发展总脉络是围绕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法理念呈现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演变路径: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利益一致向协调利益的转变。  一、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  在建国初期,我国选择了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是典型的权力经济,这样的集权经济下,理论上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很多权

2、利,但实际上连诸如劳动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基本资源都不能支配,加入用人权国家垄断,所以劳动者在现代劳动法意义上的平等自由精神是不存在的。因此,有学者说计划经济下的个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而是一种畸形的国家人、单位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在建国初期的我国的劳动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法,而是一种劳动管理的行政法。但是从劳动法理念上讲,确实存在劳动法理念的。因为平等自由精神追求着一种理性价值。劳动者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参与是一种理性选择。而不是完全的强权之下的逼迫选择。所以这种平等自由精神是可以寻找到的,只不过确实不够明显。所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

3、法理念,即劳动基准的制定和社会保障措施的确立。结合本段所述之背景,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劳动法理念是一种权力本位下的劳动法理念。  随后,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开始解构。自由经济被唤醒,劳动关系逐渐倾向于利益化和自由化。因此,当我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工资制度和企业用人权上进行了两条主线的改革。这样就使得劳动者的权利得以了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劳动法的理念是通过确立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各方利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劳动法理念虽然仍然有着劳动行政管理色彩,但是对于劳动者利益的关注至少是值得肯定的。  再至我国在宪法中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1994年我国《劳

4、动法》的颁布,我国劳动法理念得以真正体现。严格意义上说,我国也就是这一阶段才实行了我国的劳动法理念。因为出现了狭义的劳动法律,同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这才完整的拥有了法理念要求的自由平等精神和法实在要素。我国《劳动法》的出台,使得劳动者的权利真正得以体现,而不再是宪法之中的抽象权利。所以,权利化在这一阶段得以落实和发展。  再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劳动法理念对国际劳动法理念的吸收,完成了我国的劳动法理念的进化。我国在劳动法理念实然层面形成了以劳工不是商品为主体理念,三方结构为生产理念,社会进步成功共享为分配理念的劳动法理念体系。我国这一劳动法理念体

5、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劳动法理念实现了由权力化向权利化的转变。  再至和谐劳动关系下形成了劳动法理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同时以兼顾其他各方的利益,这是我国劳动法理念在发展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也就是说不只是劳动者的权利要得以实现,而且其他利益主体的权利也要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共享成果,实现分配正义。  综上所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是我国劳动法发展理念转变的一条极其明显的路径。从这一角度,反映了我国劳动法理念的进步,符合法理念进化的要求。因为平等自由是劳动法法理念的核心。只要当这种平等自由的精神能够逐步得以体现,就是劳动法理念正确的路径。 

6、 二、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  国家、社会、个人,这是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社会是处于个人和国家的中间地带,所以当个人与国家利益诉求不同时,他们的利益争夺就体现在社会之中。市民社会与权力社会就是由此产生的两个相对的概念。纵观近代历史的演变,市民社会的追求已成一种不可逆之势。这主要是近代个人权利的发展和体现。然而市民社会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近代市民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国家所要权利。当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市民空间急剧扩大,对公权力的排斥采取了极端的态度。他们认为:①公权力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

7、的祸害。这样,政府成为了守夜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阶级最为自豪的契约自由却变成了强者压迫弱者的合法依据。在这样的教训和认知下,市民阶级开始让步,还权于政府,开始追求一种社会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是:实现市民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以国家干预、扶助弱者为形式,社民社会健康发展为内容。这也就是现代国际社会认可的劳动法理念的哲学基础。也正是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确立劳工不是商品三方主体架构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现代劳动法理念。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国家权力极大,个人权利极小,完全是处于一种国家本位的阶段。劳动法在该阶段的作用不是在于保

8、障劳动者权益,而只是劳动基准的制定和社会保障措施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