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

ID:10335870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_第1页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_第2页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_第3页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_第4页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之异读歧见的论文民主德国学者汉斯·科赫在1961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美学》一书中曾提到,在马克思的观点中,没有哪一个观点像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这段简单文字那样引起众说纷纭的解读。这段简单文字出自马克思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在权威的汉译版本中也先后有所不同,最初译为: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

2、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  1995年版本新译为: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  改译也就是对原文的异读——译者在意义的理解上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把“实践一精神”改译为“实践精神”,将“艺术的、宗教的”变更为“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是否恰当,也引起歧见。  本来,马克思是在谈到政治经济学方法时说这

3、段话的,人们也几乎一致地认为,马克思这段话强调了理论掌握方式与其他掌握方式的区别,对于我们认识艺术的本质及其特殊规律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但是,由于马克思只是顺便提及,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因而在具体涵义的解读上必然地出现了种种分歧。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人对马克思的这段话进行了阐释。我国在60年代初,由朱光潜的《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①一文肇始,引发了对马克思这段话应该如何理解的争论。在争论中,不同的意见不断出现,争论至今仍在持续。分歧意见大体上围绕着三点:何谓“掌握世界的方式”?如何理解“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实质和特

4、征是什么?在理解马克思提及掌握世界的方式这段话的争论中,关于理论(科学)的掌握方式与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之一在于理论(科学)的掌握方式用的是或主要是抽象思维,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的理解,成为所有问题的解答都不能回避的关键。马克思此处提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的性质是什么?是否包含实践的掌握方式?艺术的、宗教的掌握方式是实践的还是精神的抑或是属于“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与其他的掌握方式有何联系和区别?“实践一精神的”这个词在马克思著作中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出现过唯一的一次,另外,在《手

5、稿》等著作中有类似的提法。马恩在他们的著作中,从未对这个词做过任何一点具体解释。因而,这个词的内涵是什么,可以说是一个谜。不同观点的诠释,较多带有程度不同的臆测性。并且,对“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内涵的看法,又关系着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对其他掌握方式的实质、特征的理解,实际上它成了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争论的核心或日“焦点”。本文拟对这一焦点问题主要的异读歧见进行梳理、简析。  各种分歧意见似乎可以按持论者如何理解“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与艺术的、宗教的掌握方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依据,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从属关系的看法。所谓“从属关系”,是指艺术的、宗教的掌握方式从属于“实践一精神的”掌握

6、方式,亦即后者包含着前两者。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涅多希文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马克思提及掌握世界方式的那段话是“把理论思维同他所称为‘实践一精神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而艺术和宗教就属于这种意识形态”。苏联另一著名美学家卡冈在70年代的一系列著述中表述了类似的看法。他说,马克思在《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中写到,人以两种原则上不同的方式——理论方式和实践精神方式——掌握世界。艺术掌握和宗教掌握被确定为实践精神掌握。后来,他又在《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文中再次强调马克思在《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中阐述的这种思想。他说,在手稿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总的文化结构的概述:首先

7、展开地说明物质生产的特征,然后论述对世界的理论(思辨)掌握的方式,即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并划分出掌握现实的第三种方式——‘实践精神’方法。意识的艺术形式和宗教形式被归入这种方式”。之所以称为“实践精神”方式,是因为艺术和宗教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可又不是纯精神方式的活动,“其中发生着对现实的改造,但不是物质的改造,而是幻想的、只在想象中实现的改造(这就意味着是‘实践一精神的’改造)。因此,艺术在这里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