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2829
大小: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8
《掌握高年级实验教材之活动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掌握高年級實驗教材之活動精神適應國小數學新課程黃敏晃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摘 要本文目的在於探討我國國小數學(在教育部於民國82年發佈的國民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所規範下的)新課程的精神。討論重點放在隱藏於實驗教材之活動背後的設計理念,及你中高年級之活動希望達成的漸進式三階段性目標,略述如下:1.低年級的認知活動以啟動兒童的認知機制為主。鼓勵兒童發表自己的想法,並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得同儕之互動學習。2.中年級的教學活動以發展數學課室中的社會性互動為主。使兒童能以澄清的方式和做法是否合理之檢查來進行討論和辯證。3.高年級之教學活動則進一
2、步要求學生在解題活動中提升效率,進行比較科學性的解題思考讓學生回歸;文化傳承的解題方式和熟練一些技巧和知識,也是討論的重點。我們應如何讓教師理解這個設計架構,並願意以實際的行動配合,以達到教育目標,則是另一個有待解決的大問題。基本上我的演講是精神性的講話,因為在二天的短期研討會中,我們會談到編制高年級教材的過程中,我們有哪些想法,聽完之後我們要去檢討;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到底掌握了什麼東西?有些東西是不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損失掉了,所以我們在編制教材的時候,總是會在某些地方發生一些困難。然後在發生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瞭解有些衛突
3、,真的免不了,有的時候會有一些妥協。當兩種想法:一個是我們平常傳統在處理教材的方式,另一個是我們有一些理想要貫徹或者是執行時發生衝突,我們便會有一些時間上壓迫。在這樣時間的壓迫下,我們總是會一些妥協。所以這二天的研討會,基本上在檢討我們是不是會在某些局部的地方發生上述的事情,這樣的事情以前在時間壓力下沒有做得很好,現在我們有比較多的時間檢討,看看這個市場是在整個原則的貫徹下,是不是有一些問題?當時我們做的一些決定,是不是可以個性是不是可以用回溯的眼光來看看是否可以重新調整?整個大架構是不是可以重新再順一下?諸如此類的事情。
4、這二天的研討會,我們會做這樣一系列的演講,分成許多不同領域做細部討論,譬如說立體圖形的教材處理、平面圖形的教材處理、面積教材處理、時間教材處理、統計教材處理……等。我們會系統性的,可能不只談高年級而已,可能會從高年級回溯到低年級,再拉到高年級的整個發展的系統,然後跟我們主流的整體架構配合,重新檢討。所以我今天早上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新宣告,我們原來在設計這個課程時候的基本想法,和原來階段性目標的設計,把這個架構描述出來後,下面再按上述的各領域榫。高年級的細部內容跟整上發展會不會有衝突的地方?會不會有矛盾?會不會有的時候因為時
5、間的關係而妥協?沒有辦法用這個方式過來,然後現在我們可以用來檢討等等。這裏順便說一下,所謂的「新」課程,這個「新」已經很久了,因為自從民國八十年我們修完了課程標準之後,已經是八十七年,雖然對於很我現場在第一線的老師來講還是很新,可是對有些知道上述歷史,和我們共同打拼的老師來講,已經可能很久了,而且這個課程還具有另外一個時代的意義。下個禮拜一,我們開始進行所謂九年一貫課程的重新編制工作,這次是曹亮吉教授主持九年一貫的課程修訂。在那個小組裏面,可能要擬定自動樣進行工作。大家在昨天也看到親搠稿,教育部也要求肯定的宣告:在九十年,
6、九年一貫的課程,會跟著高中聯招等措施的廢除而一起實施。說老實話,我是有一點疑慮!因為假如下禮拜一才要開始開會、工作,是不是可以出得來,我不是很清楚,不過,從那個角度來看,今年、明年很快就會有比這個「新」課程更新的課程出來。所以這個「新」,我們要重新界定一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一套八十二年數學新課程的基本想法,如果只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以兒童認知為本位發展出來的一個課程,也就是說站在兒童的立場來展現的課程。六十四年版的標準程標準,是以成年人的角度組織數學知識而產生的一個課程,這是非常單純的一個分野。這個分野會產生教材組織和教學法
7、上的一些問題;我利用一張投影片,稍微談一下這些問題。所謂學習就是在刺激下,會做不同的反應。在沒有學習之前,我會做某種反應;在學習之後,會作另外一種反應。基本上數學的學習是從老師布的數學題目開始,這個數學題會讓學生反應,如果他沒有像電腦那樣開機的話,他會覺得這個數學課還可以跟你玩一玩。現在的小孩其實很有趣的,他可以身在曹營心在漢:他身在教室裏,可是心早已經飛到教室外面去神遊太虛。他可以完全不理你,腦袋想的是其他的事情,跟你不在同一國裏。他如果願意跟你玩的話,你的問題會刺激他而有反應,就是說,他會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從
8、最原始的心理學角度來講,有刺激就會反應,這個反應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或是解決的不好,可是他總是會有反應。這個問題只要是對他有足夠的意義,他就應該有所反應才對。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琢磨、推敲這樣一個反應該會是怎樣?我們顯然會看到小孩的一些自然反應,這個自然反應可能不是很好、可能會比較粗糙,除非這個問題太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