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00725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六国论教学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学效果分析【篇一】:《六国论》教案 下面是由整理的《六国论》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六国论》教案(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它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政论色彩,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如卢照邻的《三国论》、苏辙的《六国论》。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可以确定: 教学重点是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 教学难点
2、是它的史论内容,这是因为史论必须以史实为据,而它的叙史是高度概括的,这对历史知识不足的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定困难。 2.教学方法。 课文后的练习规定要背诵全文,自以采用诵读法为宜。 但这种诵读不是机械般反复进行的。根据本文内容和布局的特点,除了应有的诵读准备如正音、疏通文义、品味语气等而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理路,因为只有掌握了理路才能加快记诵的速度,并给学生的自行领悟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还要讲述一点必要的史实,用来拨疑解惑。这样的指导和讲述应当是十分精要的,不要侵占学生练习诵读的时间。 在完成诵读任务之后,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懂得文章
3、立意和布局的道理,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法,将苏辙的同题文章拿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二者的异同。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有较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得草率从事。 3.课时安排:用了课时教读。 预习安排 1.对照的。首先是六国与秦的爵位比较(皆诸侯)、实力比较(其势若于秦);当然,暗中说了宋与契丹西夏的爵位比较、实力比较,以及契丹、西夏与秦的比较。 4.学生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三.浅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教师点拨 本文是史论,但不是进行史学分析,也不是就史写史,而是就史立论,以古鉴今。 对中心论
4、点的论证,运用例证、引证、假设论证,突出的运用了对比论证。 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3.明确: (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2)论点鲜明,论据严密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四、难点、重点分析 1.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 提示:可以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思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考虑。 方式:四人一小组。讨论后谁代表发言。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
5、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赔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
6、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2.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本文的语言除气势俊伟、古劲简练外,表现在论说语言的分寸感上。如向使三国各爱共地,齐人匆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量,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妄下断语,表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恰到好处。 3.本文的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说理却欠妥当,你能找
7、出来并加以分析吗?这样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 分析:本文中的某些论述欠妥,正好可以用来启发、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而要敢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动脑分析。例如,课文第3段中论证燕国的灭亡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就是欠妥的。作者并没有抓住根本问题,而是撷取了一个偶然情况作为论据,把问题简单化了,难以令人置信。要知道,当时强秦灭燕,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以荆卿为计加速了燕的灭亡罢了。从逻辑上说,作者是将必然的趋势当作或然的情况来论述,这在逻辑上讲不通,是违反客观实际的。所以说,这个论断是不妥的。再者,作者论六国灭亡,只论及赂秦的弊端及用武不终等
8、等,却没有论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这一根本问题,这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当然,这是作者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