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论文绩效考核论文: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力资源论文绩效考核论文: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浅析摘要所谓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就是考查职员对岗位规定职责的执行程度,从而评价其工作成绩和效果。每个职员都希望他的努力及努力的结果能得到认可并得到合理的经济及荣誉回报,而组织也迫切希望通过职员的劳动实现预期目标。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决策选择一、人力资源考核的内涵及原则绩效考核迎合了组织与职员两方面需求,不仅对职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公开化原则。组织对其人事考核标准、程序及考核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同时,这些规定应向职员公开、透明,使他们对
2、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其次,客观性原则。整个考核过程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标准进行,通过员工的客观表现及组织的客观条件和要求,尽可能地避免掺入主观感情色彩。再次,直接性考核。直接上级最了解职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成果、工作态度,也最可能反映真实情况,因此,直接上级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下级的工作表现。最后,差别性原则。考核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核评语在工资、晋升、奖金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充分体现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一)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考察职员业绩时,由于一些特别的突出的特征,而掩盖了被考核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品质。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
3、一优点扩大化,以偏概全,通常表现为一好百好,或一无是处,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因而影响考核结果。例如,某领导看到某员工经常加班、忙忙碌碌,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有好感,在年终考核时对他的评价就较高,从而忽略了对他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的考察。(二)极端效应。极端效应指组织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规定了“宽松”和“严格”两个方面,这就使得组织在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或者过高或者过低。这两类考核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严格、一致的判断标准,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主观性很强,因此缺少了客观性。(三)中庸效应。中庸效应也称调和倾向或居中趋势,是指给大
4、多数职员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这也是考核结果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集中倾向的体现。无论职员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利益驱动,管理者给自己下属普遍高评价,有助于在本部门薪酬预算时得利;其次是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缺乏自信,缺乏进行绩效考核的相关事实和依据;再次是有些主考人信奉中庸之道,不愿做反面考核,认为被评为劣等表现会对职员造成负面影响,挫伤工作信心和士气。(四)成见效应。成见效应也称定型作用,是指考核者由于经验、教育、世界观、个人背景以至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固定思维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刻板化影响,通俗的说
5、法是“偏见”、“顽固”等。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察觉、不愿承认的弱点,甚至是一种本能。个人的价值观和偏见可能会代替组织已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随意地考核。在考核他人时,很多人都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成见效应是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因此,考核者在考核工作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是否因个人好恶而导致不公的结论。(五)失真效应。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尤其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或以偏概全,如关键绩效指标有缺失等,因此,无法正确评价人的真实工作绩效。许多组织的考核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考核结果
6、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多数企业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德、能、勤、绩;另一方面是员工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这两方面内容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包括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另外,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会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对策选择(一)制定客观标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组织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绩效考核内容
7、要素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岗位职责及岗位对职员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绩效要素。同时在“素质”与“业绩”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二)考核与薪酬结合。绩效改进是考核的目标,但单纯的考核是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考核只有与职员的个人利益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考核结果直接在员工的薪酬中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薪酬管理的绩效报酬公平原则,就会理顺组织和员工的利益关系,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