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258629

大小:1.5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6-14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胖的防治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肥胖的防治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陈雪梅减肥很困难--*0000----+++***胖得满不在乎老鼠也难幸免标准体重经验计算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或=身高cm-105什麽是肥胖?肥胖是一种疾病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早在1948年肥胖就被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定义为一种疾病尽管肥胖不断被定义为一种疾病,但人类只是最近几年才逐步意识到它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定义肥胖可以定义为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威胁健康,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才能达到减重并维持。明确几个问题超重与肥胖不是等同的概念:一是脂肪组织增加所引起的超重,这种情况属于肥胖;二是瘦体组织

2、增加所引起的超重,这种情况不是肥胖。瘦体组织是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组织重量。其一是由骨骼与肌肉增加所致,如某些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体重虽然超标,但体内脂肪不多,其骨骼与肌肉非常发达这是体格健壮的标志,而不是肥胖。其二,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浮肿或腹水等),肌体组织中水分异常增加,也会引起超重。体重不超标的人也可能有肥胖。体重虽正常,但体内蓄积着多于得脂肪,已属肥胖肥胖分型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能量过多,消耗热能减少,而使过多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而引起的肥胖(营养过剩、中年肥胖、产后肥胖、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导致的肥胖——吃的很少或

3、喝水也发胖得人)。继发性肥胖: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药物引起的肥胖等)。肥胖的危害!肥胖的后果心血管危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胆石症激素分泌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糖尿病中风骨关节炎癌肿美国营养学家的研究显示:体重比正常人重10%以上者:患高血压的机率高6倍患心脏病的机率高1.5倍患糖尿病的机率高5倍患胆结石的机率高2.5倍患月经异常的机率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机率高6倍45岁以上的人体重如果已经超过了正常标准的10%,那麽每在超过1磅,寿命就要减少29天如何判定肥胖体重指数腰围TANITA体脂仪诊断-其他衡量肥胖的方法皮脂厚度生物电生理测定CT和磁共

4、振测量体脂分布CT扫描图像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分类体重指数(kg/m2)相关疾病危险度正常范围18.5-22.9平均水平超重23-24.9轻度增高肥胖25-29.9中度增高严重肥胖>30.0严重增高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中国体重指数诊断建议BMI20~24正常范围>24<27超重>27肥胖诊断女性>2尺4寸(80cm)=危险度增加1男性>2尺7寸(90cm)=危险度增加1cm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诊断-腰围:腹腔内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腹围测量与危险度测量方法:直立,双脚分开25~30CM,体重均匀分布,皮尺绕脐一

5、周的腹围长度。危险度:临界线危险值严重危险值男性>84cm>94cm>102cm女性>70cm>80cm>88cmTANITA体脂仪判定肥胖“足—足”压力接触电极的生物电阻抗仪,当轻微电流通过身体,测定出身体阻抗,同时依据身高、体重、性别等参数推算出身体脂肪含量百分比。检测项目电阻:身体内所具有的电阻抗,若易于导电的肌肉量增加,其值会下降。体脂率:身体脂肪组织百分比,FAT%脂肪块量:表示身体脂肪的重量,FM去脂肪块量:脂肪以外的身体成分(肌肉、水份、骨骼)的重量,FFM身体水份量:表示身体水分的重量,通常占体重的50%—70%,TBWBMI:体重指数基础代谢率:在清

6、醒、安静状态下,机体用于维持正常身体工能的能量消耗率,BMR什么原因引起肥胖肥胖的病因学生活方式心理学因素医学因素遗传肥胖体重增加的生理机制能量摄取能量消耗控制和调节因素遗传饮食结构体力活动基础代谢产热高脂饮食促使体重增加的机制脂肪性食物:口味好易咀嚼不易产生饱食感脂肪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能量9千卡/克能量4千卡/克是什么引起中国肥胖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动物性食品摄入和烹调油用量的增加,引起脂肪摄入增加?饮酒和高糖饮料?交通工具由汽车或助动车代自行车或步行?电梯代替楼梯?家用电器的普及?电视收看增加而休闲活动却不断减少?肥胖是中国人群糖尿病发展的主要原因成人糖尿病患病率2

7、%-3%中国农村4%-5%北京6%-7%台湾10%-12%香港10%-12%澳州华人17%毛里求斯华人菲力普詹姆斯教授,世界肥胖工作组主席,中国肥胖问题研讨会发言遗传因素与肥胖肥胖具有遗传性。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或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调查发现,在10-19岁青少年中,父母一方有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35%-45%,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而双亲都瘦或体格正常者,肥胖发生率仅为10%膳食不合理与肥胖膳食过于精细:精致的膳食油多、细软、口感好,但粗粮少,豆类与纤维素明显不足。这样的膳食,虽然体积不大,但热能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