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

ID:10222572

大小:11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6-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 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

2、、合作探究2、朗读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CAI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步骤与过程:一、有关“莲花”的诗句导入学生依据大屏幕上的图片吟诵有关“莲花”的诗句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3、雕饰”;……导入语:莲,又名莲花、芙蕖、水芙蓉、荷花等,古往今来被文人墨客们广为称颂。这不仅因为它的外表美丽,更因为它的美好的品格。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近作者、了解文体:周敦颐:字茂叔,北宋理学家“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己介绍)三、检查预习,疏通文意1、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蕃( fán )淤泥(yū)濯(zhuó )清涟(liá

4、n )蔓(màn)亵玩(xiè)噫(yī)2、学生自由读课文,参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一个文言句式: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欣赏《爱莲说》视频,思考:1、文章中哪一个词,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明确:独爱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五、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2、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4、作者写爱莲花,为什么写菊花、牡丹?5、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交流展示)重点讲解第4小题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6、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六、入情朗诵,把握主旨1.、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自评,再读再评。教师指导: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

7、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3、总结归纳:(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读出节奏,舒缓有度(3)读出情感,抑扬有致七、拓展延伸,能力提升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

8、逸,而周敦颐则选择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观点。2、联系社会生活说说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位君子?(此环节根据学生层次任意选择一个小题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八、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