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7571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我国古代公平正义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古代公平正义观 [摘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更要着重去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古代学者早就对公平正义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追求,对当今我们研究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公平正义古今解析[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42-01一、公平正义的历史渊源及含义(一)公与义的追寻1.义,个人与社会最高的价值追求。翻阅历史文献,正和义两字同时出现是在《易经・坤卦・文言》里。《坤卦
2、》讲“直方大”,什么是方?什么是大?《文言传》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但是,中国古代讲得多的是一个单独的“义”字,什么是义?我国古代的义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作为衡量人们言行标准的义,有适宜的意思。这在《中庸》《韩非》中都有体现。《中庸》说:“义者,宜也。”《墨子・天志》讲:5“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这里,义就是正。《荀子・大略》讲:“义者,理也。”《韩非子・解老》也讲:“义者,谓其宜也。”宜,就是适宜。一直到二程,都是讲:“义者,宜也。”另一个解释是作为价值追求的义,这个义有和利相对的意思,《论语・里仁》中讲:“君子
3、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告子上》中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可见,古代的义既有国家之义,也有个人之义;既有衡量道德标准的义,也有价值目标的义。2.超然社会中“公”的理想。什么是公?“公,平分也。”(《说文》)“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在我国古代,对“公”“平”的要求很少,并且是与私相对的公众的意思,例如在《墨子・尚贤上》中有记:“举公义,辟私怨。”。作为社会理想的公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4、,恶其弃于地也,而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而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这里,大同的社会是以“公”为内意的理想模型,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大家不分彼此,社会安定和谐。(二)公平正义的理解5今天社会公平正义,表明社会关系协调妥善发展,社会突出矛盾逐渐减少。胡锦涛提出过“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著名论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平正义的具体表现:其一,各种利益关系是协调的;其二,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很好的处理;其三,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三)公平正义的特征
5、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特征。马克思指出过:“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正义具有具体性特征。具体的是指从横向来看,在不同的领域涵义不同。公平正义具有相对性特征。公平正义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二、我国古代的义与利的权衡(一)儒家的以义制利观儒家在义利观上的观点是义字为先,理论基础是人性本善。1.性善的人性论基础。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52.以义来约束个人的私利。儒
6、家在对待义利关系的问题时坚持“以义制利”的原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二)墨家的贵义重利观贵义重利是墨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1.无善无恶的人性论。墨子对心性的言论较少,仅在《墨子・所染》中隐约可见他对人之心性的看法,“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其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2.贵义重利。墨子说,“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为正也”。在墨子看来治理天下需要靠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家不但贵义,而且重利,《墨子・经上》中说:“义
7、,利也”。(三)法家的重利轻义观1.人皆“自为”的人性论。在法家的思想中,将趋利避害视为人的天性,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商君书・算地》)韩非沿承了这一思想,将其概括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韩非・难二》)52.重利轻义。商鞅说,“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韩非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