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ID:1017417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_第1页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_第2页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_第3页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_第4页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都存在数学学困生。本文分析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了转化策略。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主观原因客观因素转化策略“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则是数学知识、数学理解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缺乏的后进生。近年来,高中数学学困生比例日益增加,这给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困生?又可以运用哪些对策对

2、其进行转化?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客观因素。5(1)数学知识本身的难度。比起初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逻辑性、系统性强,很多章节紧紧相扣,就像连环锁一样,某一章节学不好就会导致后面相关章节学起来吃力。此外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还是用初中的数学学习方式,一味地跟随老师惯性运转。课前坐等上课不预复习;课上忙于记笔记忽略知识讲解;课后只完成作业而不进行其他形式的练习。总之,高中数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害怕数学、学不好数

3、学的原因。(2)教师素质偏低。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学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追求升学率把高考作为教育目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往往一言堂,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只注重学生考试结果;忽略与学生的沟通;不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得不到落实,优等生得不到提升,后进生又学得吃力;此外,部分教师不注重质量分析,偏爱表扬优秀生、忽略中等生、批判后进生。沉重的学习压力、老师的忽视、评价方式单一化等让学生讨厌数学、讨厌老师,甚至沉迷游戏,滋事打架,等等。(3)家庭因素。人们总是说高考是人生的

4、转折点,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无形中给高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家长实施管制教育,一味地看着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则会责备,学习没有自由也没有乐趣,往往产生反效应。就像弹簧崩太紧就会断,本来的优等往往走下坡路变成了后进生。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知道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慢慢的,学生就变得懒散,成绩也不容乐观。5(4)社会因素。首先是社会大众过于渲染高考的重要性,舆论压力让学生透不过气。其次就是社会坏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学生沉迷

5、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种种诱惑使得学生不思进取、无心学习。2.主观因素。(1)缺乏信心、自觉性差。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知识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变得更灵活,教学节奏加快,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遇到的问题愈多,而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就会受挫、见难就退,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2)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对数学缺乏兴趣,对他们而言上数学课更多的是煎熬,跟不上老师

6、进度,也存在大量的学习问题,很难集中精神听课,导致恶性循环,甚至放弃听课。(3)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能说不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甚至分秒必争地学习,可是学习成绩依旧不好,是什么原因?数学能力综合了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学习数学一定要活,题海战术或许有效果却不是根本之道,学习数学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总结,注重钻研。5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转化学困生的策略。1.融洽师生关系

7、,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的获取、学习热情的培养、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感情,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其次在数学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而不是把焦点放在优等生身上,教师应该使用“放大镜”,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困生有信心学好数学。“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启迪、组织和熏陶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

8、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比起学习结果更看重教学过程。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综合学生的心理特性、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对不同学生制定转化方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是讲解教材内容时,要做好衔接,当然这里的衔接不只是内容上的衔接也是方法的衔接,找准衔接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易形成记忆树,对知识框架有一定的梳理能力。最后就是做好检测后的统计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