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67794

大小:1.55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6-12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暑急救流程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诊科主任中暑急救流程(2011)中暑的错误认识加重低钠输注葡萄糖引起低钾加重低钙抗生素过敏不能输液的原因民间传说错误治疗医案医话2009年46卷05期中暑死亡原因统计横纹肌溶解低钙低钠休克、DIC、心衰、脑水肿、MODS中暑死亡的认识2011中暑指南1.中暑判定2.先兆中暑3.轻型中暑4.重型中暑5.中暑并发症中暑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中暑多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在遭遇严重的热

2、浪袭击时,可引起大量不适人群受累。研究表明,当气温大于31摄氏度时,便可有中暑发生。在我国,中暑多见于南方地区的夏季,老年人多见。人群分布上多见于在炎热气温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的人;另外,长途旅行的人也多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习惯于人工恒温环境生活工作的人们,由于普遍面临机体耐热能力的下降,日常生活中,中暑的发生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至2011年不完全资料统计,中暑的病死率可高达20%~70%。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需积极防治中暑。2011《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

3、案》中暑原因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风速小。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易发生中暑。比如夏季人们在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在城市中,各种高大建筑物影响空气流通,夏季空调的大面积使用,街道的狭窄及逐渐增多的车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城市绿化面积的减少等原因,形成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的气温;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温室效

4、应,气温呈升高的趋势,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暑现象的增多。自身因素主要有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

5、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先兆中暑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小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重症中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

6、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摄氏度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晕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中暑的治疗原则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密切观察。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在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重症中暑:迅速物理或药物降温,纠正水或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采用“四早一支持(积极支持器官功能)”的治

7、疗原则。(1)早期快速降温,使用冰毯、冰帽、酒精擦浴结合冬眠降温,使体温尽快降至正常;(2)早期快速扩溶:以晶体液为主,结合血浆、蛋白,尽快补足血容量,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有研究显示低钠血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高达50%一80%。(3)早期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4)早期改善微循环。(5)积极支持脏器功能:(早期快速扩溶患者重度脱水,常表现脉搏细速、心率>150次/min,血压偏低,血细胞压积>45%,血红蛋白>150g/L,无尿。表明血液浓缩,

8、血容量明显减少。在排除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应予早期快速扩溶,开放多路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置管。用晶体复方林格氏液,以1000~1500ml/h的速度输入体内,最好在前4h内输入丢失量的1/3~1/5,约3000~5000ml,在第一个24h补足体液丧失的量。重症中暑的失水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使补液更为精确,应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临床易把重症中暑患者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递减、心输出量减少、心搏加速、心率达150次/m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