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6687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摘要: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内涵丰富,特征凸显,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其基本对策是遵循规律,积极稳妥,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就业导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创新城镇化融资机制,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创新城镇化管理机制。关键词:城镇化;内涵特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43
2、-0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城镇化内涵与特征10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的迁移,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
3、移。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漫长过程。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不仅低于城镇化率70%以上的日本、韩国,更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是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过程,本质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漫长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二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三是地域性质和景观的转化过程,四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10城镇化冠以“新型”二字,就包含了对过
4、去传统城镇化的反思,对路径的选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以人为本[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人口城镇化,注重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实质提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目前由于“半市民化”问题突出,大量进城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要把促进有能力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二是优化布局。[1]优化布局就是要推动空间上接近的若干城市和小城镇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
5、领域的网络式对接与延伸。以河南为例,在布局上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高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大力推进地区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和县级城市扩容提质,有重点地发展中心镇,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补大、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生态文明[1]。坚持生态文明就是要推进城镇化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顺应自然规律,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
6、运营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四是传承文化[1]。传承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近年来,不少地方城镇建设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人情味淡薄,吸引力缺失。中原文化底蕴深厚,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应该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二、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10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城乡关系深刻变革的新阶段,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模
7、式自身所蕴含的各种红利将近耗尽,同时随着环境与条件的逐步变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以河南为例,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主要产业就业支持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需要,出省务工农村劳动力超过1100万人;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大量进城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处于半市民化“两栖状态”;三是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农村配套改革滞后,农民转市民后财产权益的保护和实现机制尚不完善;四是一些地方城镇建设规模扩张过快,占地过多,用地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
8、加大;五是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城市政府债务负担过重,财政和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六是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和水平滞后于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趋势,个别地方出现了“城市病”的一些现象,社会稳定面临许多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对城镇化工作方向、重点把握不准,一些地方在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实践中偏离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跟风赶浪、搞大呼隆,政府干预过多,干了很多本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