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文献综述

ID:10160461

大小:3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6-12

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从以生为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简要分析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四个现状: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研究现状;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合理性研究现状;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研究现状;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及意义研究现状。关键词:以生为本;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43-02一、以生为本(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以生为本研究的历史轨迹19世纪费尔巴哈在其人本主义哲学中最先提出“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也

2、就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生存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是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上。91997年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主题为“教育新领域”研讨会上,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两位教授提出“从地心说向日心说的宇宙观的转变曾经导致一场科学革命,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转变将在教育领域带来同样巨大的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3、。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和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教育领导者把“满足学生及其需求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当作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的、中坚的参与者”至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提升。2.国内以生为本研究的历史轨迹在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及主张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以人为本”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中,9“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讲的是君民关系,即以民为中心。而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孟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仁

4、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到文艺复兴时的启蒙运动,人本主义思想被提高到空前的高度,这些足以说明人本思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现如今人本思想显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中国,人本主义思想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演变:一次是由人本到民本的演变,一次是由民本到人本的演变。关于人本到民本的演变,中国学术界现在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其主要依据: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人本实质上就是民本,准确地讲是君本。人本源自欧洲,是西方舶来品。因此,不存在由人本向民本演变的说法。二是从时间上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在夏代就有民本思想,而人本思想则产生于西周以后。因此,即使演

5、变,也是由民本向人本演变,而不是由人本向民本演变。人本思想关于人本的体现:第一,强调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二,尊重人对于利益的要求。第三,尊重人对于物质的欲望,反对鱼肉百姓。第四,倡导“仁政”,反对“暴政”。关于民本到人本的演变: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学东渐,人本思想逐步在中国得到传播,并且也逐步在法律和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9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温家宝总理系统完整的阐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次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原则提出。这一提法为更加科学的认识、处理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

6、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得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所谓“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人”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到学校中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大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是构建和谐大学的新思路,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人权,让学生成为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切身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1.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研究现状9“全面参与说”顾名思义就是学校管理的任何方面都

7、要学生参与其中,包括高校的教学、高层的决策、高校的后勤等。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其主要观点如下:汤子平认为:“所谓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就是要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他们主动关心和参加学校某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观积极性,以达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交往和组织才能的目的,同时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它主要包括了学习上的自学、生活上的自理、体育上的自觉锻炼、思想上的自我教育,还包括他们对高校教育、教学、后勤等方面工作的参与实施、监督反馈及参谋建议等活动。”吴太胜认为:“大学生参与管理是指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制定高校

8、发展的计划、资源协调和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