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5685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之一。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问题;教学过程;试题练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对数学价值的体现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
2、心思想,以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致使该模式不能充分展示其价值。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下面几个问题:1.分组问题6对于小组学习来说,分组是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部分教师却并不重视分组,常常采取的分组原则是“前后桌”一组或者是“同桌”为小组单位,这样的分组根本起不到“兵帮兵”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小组分工不明确直接导致
3、一些小组内被部分学生所“控制”,教师的一言堂,成为学生的一言堂,学习基础差的基本上就成了旁观者,当然,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分工明确,比如: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意见参与者等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教师要随时进行变更,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滥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教师开始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但是却出现了滥用的现象。比如,教师不分什么课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需要讨论的主体也不明确;还有就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合
4、作学习时间太少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少实际应用价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该模式的核心思想,要确保该模式的高效进行。6当然,除上述几点内容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差、学生缺乏主动性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进行的。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上述的几点问题可以看出,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不仅要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而且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1.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教学过程与新授课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
5、是说,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来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6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接着,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明确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准确绘制二次函数图象;探索和发现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在y=ax2+bx+c中,如果a>0,函数图象的开口是什么方面;当a<0时,开口又是什么方向;②如何判断函数图象
6、的顶点位置?③函数图象与x轴的焦点个数以及焦点位置如何确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以小组的形式在相互交流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体意识,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小组合作学习在试题练习中的应用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做一定练习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习题练习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在解答过程和思维碰撞过程中产生新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解答“过△ABC的顶点
7、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也为了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利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该题进行了一题多解。比如:有学生提出:过D点作DG∥BF,交CF于G,通过证明△AFE∽△DGE来证明结论成立;有学生提出:过D点作DG∥CF,交AB于G,通过求证AE/ED=AF/FG来证明结论;有学生提出:过B点作BG∥EF,交AD的延长线于G,借助△EDC∽△GDB来证明结论;6还有学生提出:过B点作BG∥AD
8、,交CA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