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ID:10145400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1、病理过程—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对机体影响:A、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水分可从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转移。B、无口渴感,饮水少,难以自觉从口服补充液体。C、有明显的失水体征。D、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钠减少。3、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

2、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机制:A、水摄入减少。B、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胃肠丢失。影响:A、口渴。B、细胞外液含量减少。C、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D、血液浓缩。E、严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嗜睡,肌肉抽搐,昏迷,死亡,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儿有脱水热。4、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发生于体腔内叫积水。-机制:A、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B、体内外液体交换

3、平衡失调——水、钠潴留。水肿特点为:性状分漏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5)和渗出液(比重大于1.018.,蛋白质含量可达3g—5g%,可见多数的白细胞)。皮肤有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水肿对机体影响:除炎症水肿具有稀释毒素,运送抗体等损伤作用外,其他水肿对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5、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氢离子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A、肾排酸保碱功能障碍。B、HCO3-直接丢失过多。C、代谢功能障碍。机体的代偿调节:体液缓

4、冲系统为主,肺、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和肾的调节。对机体的影响:A、心血管系统改变: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以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H+增多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B、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乏力,知觉迟钝,甚至嗜睡或昏迷,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C、骨骼系统改变:影响骨骼发育,延迟小儿的生长,还可以引起纤维骨炎和肾性佝偻病,在成人则可导致骨软化症。6、呼吸性酸中毒——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彷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

5、衡紊乱类型。对机体影响:与代酸中毒相似,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钾升高。如果持续较久,可发生“CO2麻醉”,出现精神错乱、震颤、谵妄或嗜睡,昏迷民,称肺性脑病。7、-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烦躁不安、精神错乱、谵妄、意识障碍等。血浆游离钙减少,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腱反射亢进,面部和肢体肌肉抽动、手足抽搐。8、呼吸性碱中毒——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

6、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9、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分类:A、乏氧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原因:外环境PO2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和静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发绀。原因:a、贫血。b、一氧化碳中毒:CO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10倍,形成H

7、BCO而失去携氧能力,此外,当CO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血红蛋白分子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氧解离曲线左移,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也可导致氧解离曲线左移,加重缺氧。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Fe+与羟基(-OH)牢固结合而失去携带氧能力,一部分被氧化成Fe3+后,还可增强其余的Fe2+的亲和力,使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氧减少,导致氧解离曲线左移。表现:严重贫血——面色苍白。CO中毒——樱桃红。高铁血红蛋白——咖啡色。C、循环性

8、缺氧。D、组织性缺氧: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10、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分生理性(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和病理性:A、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调定点SP相适应)。B、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见于中暑,汗腺分泌下降)11、内生致热原种类: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12、发热物质代谢改变: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生理功能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