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

ID:1014189

大小:6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0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_第1页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_第2页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_第3页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_第4页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课件】电视摄像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摄像基础第一章,绪论:电视画面概说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第二节电视画面的构成元素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第四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电视摄像工作是根据光-电转换原理和电子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存储在一定的介质(磁带、光盘、硬盘等)中,播放时,将这些存储介质中所保存的电信号还原成光信号,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所拍摄的电视画面。电视画面以25帧/秒PAL制或者30帧/秒(NTSC制)的速度连续播出,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个连续运动的画面。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1):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即“电子新闻采集”这种方式,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通常用于新闻采集,纪实拍摄以及电视剧节目的制作中。特点:操作简单,灵活,轻便,制作周期长。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2):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常用于电视直播节目的制作以及文艺节目、体育节目的拍摄。特点:制作方便,现场感强,可以节省创作时间,但对编导的现场操控能力要求较高。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3):ESP,(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这种制作方式常用于演播室节目的制作中。特点:设备齐全,特技手段丰富,技术质量高,但手续繁琐,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电视摄像的分类:按照电视节目内容和拍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纪实类摄像和艺术类摄像;纪实类: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题片。艺术类: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广告、MTV。第一节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视摄像的分类。电视摄像的分类:根据电视节目拍摄现场的不同,可以分为演播室摄像和外景类摄像;演播室类:是指在具有专业化设备的电视演播室或者摄影棚内拍摄。外景类:是指在生活实景中进行拍摄。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构成元素电视画面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一,电视画面的屏幕显示特性:1,电视画面的色彩表现夸张,景物的色调还原能力较弱,色彩层次感表现不强。2,电视画面的影调宽容度较小,不利于表现影调层次丰富的场景。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不利于表现极明亮的物体。4,电视画面的电视信号与屏幕光点的亮度消失不同步。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二,电视画面的空间造型特性电视画面以二维平面来表现三维空间,主要通过两种手段:空间透视和运动空间透视包含几种形态: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影调透视;焦点透视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纵向运动;摄像机的纵向运动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空间透视的效果:A,线条透视:近大远小;纵深方向的平行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B,空气透视:近暗远亮;近处景物明暗反差大,远处反差小;近处景物轮廓清晰度高,远处清晰度低;近处景物色饱和度高,色反差大,远处景物色饱和度低,反差小。C,影调透视:暗背景条件下近亮远暗,近处色彩鲜明,远处晦暗;亮背景条件下近暗远亮,近处色彩晦暗,远处色彩鲜明。D,焦点透视:越靠近焦点的影像成像越清晰,越远离焦点的影像成像越模糊。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通过运动表现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画面中运动物体的纵向运动;摄像机的纵向运动画面中运动物体的运动:当运动物体面向画面或者背向画面作纵深运动时,它的运动方向就清晰地显示出画面的纵深空间;另外,由于物体的运动也引起物体本身在视觉上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因而也加大了观众对画面纵向空间的感受。摄像机的运动:当摄像机沿着画面纵深运动时,观众的视点就随着摄像机的运动而朝着纵深方向运动,犹如观众亲自走进画面的纵深空间,这时候观众对画面纵深空间的感知更加直接和具体。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三,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电视画面的时间由放映时间,叙述时间和心理时间三种形式的相互关系组合而成。其中,放映时间和叙事时间属于电视画面的物理时间。电视画面的放映时间是指播放一则电视画面或者播放一个电视节目所需要的具体时间。电视画面的叙述时间是指通过画面形象、声音、字幕等手段对故事情节或者场面事件进行交代、叙述的时间。电视画面的心理时间是指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心理所感受到的时间。第三节电视画面的时空特性电视画面的心理时间受几种条件的影响① 内容丰富,心理时间偏短;内容单调,心理时间则偏长。②情绪体验愉快,心理时间偏短;情绪体验烦闷厌倦,则心理时间偏长③叙事节奏较快,情节较紧张激烈,心理时间时间偏短;节奏缓慢,心理时间偏长④收视兴趣高,心理时间偏短;兴趣低则心理时间偏长。第四节电视画面的功能★表现具象★表现运动★表现节奏★表达情绪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电视景别第二节拍摄角度第三节运动第四节构图第一节电视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的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②摄像机镜头焦距的长短第一节电视景别电视景别的作用:①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距离,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参与感和交流感。②不同的景别表现出不同的视觉主次层次,是电视节目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③不同的景别对观众的视线产生不同的约束,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完成画面表达内容,揭示主题,传递信息等任务。第一节电视景别电视景别主要包括:一,远景二,全景三,中景四,近景五,特写第一节电视景别一,远景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开阔场面的电视画面(镜头)第一节电视景别远景的特点:①远景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表现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②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远景画面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被摄主体往往混于众多的景物中,景物成为整个画面的造型主体。第一节远景镜头远景的作用:①主要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人物活动场面。②将人物和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可以产生特殊的情绪效果。③远景景别可以更清晰、更客观地获得被摄主体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的信息,也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④远景镜头的景别特征,通常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远景通常被用于影片的开头、结束或者作为场景之间的过渡镜头。第一节电视景别远景镜头的拍摄要求:①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通过画面的合理构图,对被摄主体合理布局、色彩的配置,明暗表现和线条安排,形成画面的整体气氛和特殊意境。② 在处理静态的远景画面时,要注重调动画面中的动态元素,使画面显得有生气。③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远景拍摄时通常选择侧光或者侧逆光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④处理远景画面时,通常应当以固定镜头为主,多采用静止画面或者缓慢运动拍摄,在表现有一定内容的远景画面时,镜头应当保持一定的长度,使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画面的内容。第一节电视景别二,全景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第一节电视景别全景的作用:①全景镜头往往是每一个场景的主要镜头,它决定了场景中的空间关系。②完整明确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是全景画面的重要作用。③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的环境空间,因此全景往往表现了多个被摄物体之间,被摄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动节目叙事结构向前发展。第一节电视景别全景镜头的拍摄要求:①在拍摄全景镜头时应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我们在拍摄全景画面时,通常可以利用影调、色彩的对比,线条和其它构图手段突出被摄主体。②全景画面是反映被摄主体的轮廓线条,形状和运动的主要景别画面,拍摄时必须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在必须的情况下要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被摄主体有足够的活动空间。③拍摄全景时,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拍摄时必须善于利用前景和背景,建立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在不影响被摄主体表现的情况下丰富环境内容。第一节电视景别三,中景中景:是指被摄人物膝盖以上或者被摄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的局部的画面。第一节电视景别中景的特点:①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同时画框将被摄人物膝盖以下部位切除,破坏了被摄主体的完整性,使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局部出画,将观众的注意力几种在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与其它物体的交流上②中景画面的空间更加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人物交流的特征。③中景画面加强和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使画面具有更多的细节,观众可以看清楚被摄主体的身体形态,了解被摄主体的具体特征。第一节电视景别中景的作用:①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通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中景主要表现紧凑空间内的人物活动和关系,②中景的表现主体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但环境依然在画面中占有一定份额,这种镜头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以及动作目的等等。③ 中景镜头能迫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与人物的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上。第一节电视景别中景镜头的拍摄要求:①拍摄中景画面首先应当注意构图要准确,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主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②画面构图应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应当从影调、色彩、动静等关系上强调突出人物,注意画面各物体间的对比与联系。③(在画面人物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人物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防止出现轴线的混乱。④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有变化,特别是当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或人物之间的情绪交流、联系处于运动变化状态时,这种情节中心点的变化要求画面构图随其变化而变化,并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于画面结构的中心位置。第一节电视景别四,近景近景画面是指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的局部的画面。第一节电视景别近景的特点:①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脸部表情是近景镜头的主要表现内容。②近景画面通常景深范围比较小,环境的视觉感弱,画面内容趋于单一。近景中的环境空间被淡化,居于绝对的陪体地位。画面中的环境,通常不能表现出具体的形状和内容。③近景画面通常由较长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空间透视不明显。第一节电视景别近景的作用①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②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很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离。③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约束和限制作用。第一节电视景别近景镜头的拍摄要求:①近景画面最重要的是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在拍摄人物时,应注意通过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②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表现主体,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与恰当安排③拍摄近景画面应当力求简洁,色调统一。④注意镜头对焦。第一节电视景别五,特写特写:是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被摄物体细节的画面。特写镜头的特点:①特写画面通常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或者人物最有表现力的细节部分,排除一些多余的形象,画面内容单一。② 特写画面中环境已经被完全排斥,一方面环境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很小,被摄主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另一方面,特写镜头的景深范围很小,环境通常在景深范围之外,呈现虚化的形式。第一节电视景别特写镜头的作用:①特写画面突出强调人或物的某一局部,放大细小物体,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②特写镜头可以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③特写镜头是一种具有强迫性的景别。它排除了一切视觉元素的干扰,将被摄主体以最大的面积呈现在画面上,能使观众的注意力被牢固地约束在摄像师描绘的视觉中心上。④在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⑤特写画面可以调整画面节奏,并且由于特写画面分割了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第一节电视景别特写镜头的拍摄要求①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剔除一切多余形象。②要控制好画面的曝光量,对过暗或者过亮的物体应使用手动光圈将曝光亮调到最合适的位置。特写画面中曝光的过度和不足都会直接影像到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使特写失去它应有的艺术魅力。③在表现任何一个场景时,都不能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不利于表现完整空间和完整形象,应避免观众出现空间的混乱和物体形象的不确定性。④特写画面要特别注意调焦,由于特写画面通常由长焦镜头镜头拍摄,并且被摄主体的局部充满了整个画面,因此焦点是否调准,在画面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焦点稍微不实,整个画面就会一片模糊。第二节拍摄角度拍摄角度主要具有以下功能:①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并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③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电视摄像师对被摄主体的态度。拍摄角度在操作上包括拍摄角度(方向)和机位高度(角度)。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360°范围上的相对位置。☆不同拍摄方向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以及背面拍摄方向。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正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主体处于画面的中心,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的一个平面正面拍摄的作用:①用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②在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③在平摄时,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④在平摄时,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正面拍摄的不足:①空间透视感比较差,场景缺乏立体感② 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③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得画面信息表现不完整。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2,正侧面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朝向轴线垂直,在与被摄主体成90°角的位置上进行拍摄。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2,正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的作用:A,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姿态以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强烈的动感和运动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增加画面的视觉张力,暗示画外空间的存在。B,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时,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C,可以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兼顾双方的活动,表现出平等关系。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2,正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的不足只能表现被摄主体的正侧面,空间透视感比较弱。被摄主体与观众缺乏交流。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3,斜侧面拍摄斜侧面拍摄斜侧面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进行的拍摄方式,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右前方、左前方及右后方、左后方,统称为斜侧面方向,斜侧面拍摄方向是摄像方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斜侧面拍摄的作用①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纵深感和物体的立体形态,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②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泼。③斜侧面方向在画面中还可以起到安排主客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3,背面拍摄背面拍摄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它改变了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使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与被摄对象的视向一致,使观众产生可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第二节拍摄角度(一)拍摄方向3,背面拍摄背面拍摄的作用:A,使背景中的事件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B,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C,表现人物在特定情景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景物时,摄像机轴线与被摄物体水平线在垂直面上形成一定的夹角。拍摄高度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平摄、仰摄、俯摄、顶摄。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1,平摄平摄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高度,符合正常人的观察习惯,使画面产生平稳的效果。第二节拍摄角度平摄的作用① 平摄画面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②平摄的画面结构稳定,观众与被摄主体处于相同的心理位置,在心理上是平等的,可以反映出亲切的和冷静的情绪,表现出一定的交流感③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常用的角度④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常常代表人物的主观视点。⑤在用长焦镜头进行平摄时,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平摄的不足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由于前面的景物会遮住后面的物体,特别是与长焦镜头结合起来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②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会使画面产生分割感,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2,仰摄仰摄是指从低处向高处拍摄的一种拍摄角度,由于镜头低于被摄对象,从而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仰摄画面中的水平线较低,视平线上的景物在画面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能够看到较多的天空,主体景物常被安排在前景加以表现,环境和背景处于画面的下部。第二节拍摄角度2,仰摄仰摄的作用◆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高度和气势。◆仰摄可以夸张跳跃和腾空的动作,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仰摄突出、夸大了画面前景,压缩背景,特别是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时,使分处前景和背景上的物体产生明显的体积对比,同时,仰摄可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联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观众在观看仰摄画面时,产生抬头仰视的感觉,在观看心理上处于劣势;在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仰摄的不足①在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因此摄像师在具体拍摄时必须注意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和拍摄角度的关系。②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画面,仰摄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不当会使摄像师的态度过于暴露,引起观众的反感。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3,俯摄俯摄是指摄像机轴线高于被摄主体视线,从高向低拍摄的一种拍摄角度,给人低头俯视的感觉。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俯摄的作用俯摄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②俯摄镜头使原本在平摄时重叠的被摄物体在地面上平铺开来,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和力 量对比。③俯摄画面被摄主体显得萎缩,渺小,彷佛受到压抑,画面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3,俯摄俯摄的不足A,由于俯摄往往带有贬低的意义,会丑化人物形象,使被摄主体的形象概念化,因此不适合表现被摄主体和观众的平等交流和正常的感情。B,俯摄使观众看不到被摄主体的全部表情,不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C,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因此在拍摄时应当考虑到运用构图、色彩、影调、运动等技巧突出被摄主体。第二节拍摄角度(二)拍摄高度4,顶摄顶摄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顶摄的视觉经验。顶摄的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具有极度的心理优越感,同时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如人物的运动轨迹,使画面富有图案的形式美感。第二节拍摄角度(三)摄像角度选择和拍摄时应当注意的问题1,注意角度的合理性。2,必须对场景段落进行整体考虑。3,在利用不同的拍摄角度表现人物时必须注意对人物性格的描述。第二节拍摄角度(四)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1,客观角度主要是指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的拍摄,摄像机在拍摄中模拟的是观众的眼睛。这种角度侧重于客观描述,具有较强的写实性。2,主观角度是指模拟画面中被摄主体的视点所拍摄的角度。这种角度具有较强的表现性。第三节镜头的造型特性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任何一个光学镜头的主要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表示:即光学镜头的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一、镜头的光学特性1,焦距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f,焦距的单位是毫米。镜头焦距的长短和被摄对象的成像面积成正比,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被摄物的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但拍摄的范围越小;反之,镜头焦距越短,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但成像范围越大。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一,焦距f25mm:长焦镜头f25mm:标准镜头f25mm:广角镜头f16mm:超广角镜头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二,视场角 视场角是指镜头有效成像平面边缘与镜头的光心形成的夹角。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拍摄的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视场角越大,被摄主体成像越小,画面景物越开阔,反之,视场角越小,被摄主体成像越大,画面景物越狭窄。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二,视场角视场角主要受摄像机镜头成像尺寸和镜头焦距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摄像机的成像靶面在实际拍摄中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视场角的大小直接取决于镜头的焦距。第一节,镜头的光学特性二,视场角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三,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的直径(D)与焦距(f)的比例。这是决定摄像机的焦平面照度和分辨率的重要因素。相对孔径越大,镜头曝光效果越好,分辨率越高。相对孔径的倒数被称为光圈系数,光圈系数F=f/D,相邻的两档光圈的曝光量相差一级,所以F值变化一挡,相当于摄像机镜头的通光量变化一倍。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越大。一、镜头的光学特性三,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镜头的通光量,也影响到画面景深范围的表现,在拍摄同一照度下的同一场景时,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范围越大。二、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是指镜头的焦距大于25mm,视场角小于40°的镜头。长焦镜头的特点视角窄。景深小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压缩纵向空间空间透视感比较弱二、长焦距镜头二、长焦距镜头长焦镜头的作用有利于远距离拍摄被摄主体,并且不影响被摄主体,具有真实自然的画面效果画面的变形程度较小,适合表现被摄主体的较小景别的画面,擅长对人物面部的描写。长焦镜头可以拉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得画面形象饱满、紧凑,有利于烘托环境气氛。可以造成明显的虚实结合的画面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压缩纵向运动,夸张横向运动)二、长焦距镜头长焦镜头的拍摄要领长焦镜头景深较小,特别是当拍摄距离较近,光圈较大,画面反差较小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注意准确调焦。长焦镜头视场角比较窄,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稍微的颤动都会引起画面的抖动,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证画面的稳定。三、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是指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一般在60°-130°之间,视场角在130°-230°之间的镜头被称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特点:视角宽,景物范围大景深大,可清晰成像的纵向距离长有比较明显的画面变形空间透视感强,有利于夸大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容易平稳清晰三、广角镜头三、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大范围的景物适合于表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适合对被摄场景多层次的表现,增加画面的信息容量,完成复杂的场面调度。在新闻摄影中可以利用广角镜头可以完成抢拍和偷拍。利用广角镜头的线条透视和画面的夸张变形效果可以形成特殊的表现意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三、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拍摄要领:广角镜头表现较为开阔的空间时,要注意画面的水平广角镜头表现物体形态时,会引起画面的畸变,因此在实际拍摄中用广角镜头表现人或物体时应当注意。四、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以持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可以在一个镜头中实现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的拍摄特点,同时可以焦距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转换。摄像机使用的变焦镜头通常有10倍、12倍、15倍、20倍变焦这几种范围,变焦的倍数越大,焦距范围也越大。四、变焦距镜头变焦镜头的特点:1,综合了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表现功能,可以代替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2,可以形成平稳的推拉效果,在机位不变情况下可以实现景别的连续变化。3,电动变焦或手动变焦产生的景别变化、画面运动和画面节奏,可以调整观众的视线,视线节奏的变化。4,变焦镜头与摄像机综合运动结合使用,可以产生多变的视点和构图效果。四、变焦距镜头变焦镜头的应用:1,可以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推拉和跟拍的效果2,可以实现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焦点之外的小景别拍摄。3,可以通过镜头的急推和急拉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效果。四、变焦距镜头变焦镜头的平拍摄要领:1,注意变焦距推拉的速度和节奏,起幅和落幅。2,通过变焦距镜头变换景别形成的推拉效果给人的视觉感受比较不真实,在特定的场合下(尤其是在纪实片中)不能替代移动机位的推拉镜头。第三节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的机位,改变拍摄方向和拍摄角度以及变化镜头的焦距所进行的一种拍摄方式。通过运动摄像所拍摄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摄像画面的特征:1,画面表现的运动性。2,时空表现的完整性。3,视觉感受的真实性。4,心理体验的一致性。第三节运动摄像在电视拍摄中摄像机运动的作用1,描述性作用2,戏剧性作用运动摄像的视觉意义和美学意义1,视觉意义运动摄像为视觉提供了外在的画面表现形式,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在画面造型上,运动摄像为观众提供了流动的画面结构,更多的视点和角度、空间关系和空间规模,营造事件发生的环境、使画面更活跃、丰富、充满动感。2,美学意义 运动是对造型的强调和美化。在强调空间的基础上以运动来丰富叙事信息。运动摄像摆脱了摄像机对被摄主体的单一表现,使运动称为电视片叙事和抒情的有机部分。画面外部的运动,产生了明显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引起全总直接的心理体验,超越了简单的叙事作用,上升为一种美学上的主观表意和主观感受。第三节运动摄像运动摄像的视觉意义和美学意义1,视觉意义运动摄像为视觉提供了外在的画面表现形式,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在画面造型上,运动摄像为观众提供了流动的画面结构,更多的视点和角度、空间关系和空间规模,营造事件发生的环境、使画面更活跃、丰富、充满动感。2,美学意义运动是对造型的强调和美化。在强调空间的基础上以运动来丰富叙事信息。运动摄像摆脱了摄像机对被摄主体的单一表现,使运动称为电视片叙事和抒情的有机部分。画面外部的运动,产生了明显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引起全总直接的心理体验,超越了简单的叙事作用,上升为一种美学上的主观表意和主观感受。第三节运动摄像(一)推摄推摄是指根据拍摄的需要,摄像机逐渐靠近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的变焦(从广角到长焦的变化)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断缩小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推镜头。1,推镜头的画面特征*具有逐渐前移,接近被摄主体的运动特征。*具有放大画面内容,缩小画外空间的画面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制约性。第三节运动摄像2,推镜头的画面表现力*突出主体人物、突出细节形象。*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推镜头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的节奏,产生画外的情绪。*突出重要的细节元素和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加强或减弱主体的动感。第三节运动摄像3,推镜头的拍摄要领*必须将主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落幅是推镜头的表现重点。*推镜头的画面节奏必须合理*在和其它运动形式相结合时,必须随时注意镜头的调焦第三节运动摄像(二)拉摄拉摄是指根据拍摄需要,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的变焦(由长焦到广角的变化)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不断拉开与被摄主体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拉镜头。1,拉镜头拍摄的画面具有的特征*形成远离的视觉效果。*被摄主体的视觉重量减轻。*展示环境、开阔视野。第三节运动摄像2,拉镜头的画面表现力*拉镜头使画面空间不断变化,呈现多元化的构图形式。*拉镜头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式的特征,能够发挥感情上的余韵。第三节运动摄像 3,拉镜头的拍摄要领*拉镜头的画面造型的重点是落幅。*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优势*拉镜头的速度应当与画面的情绪和节奏保持一致。第三节运动摄像(三)摇摄摇摄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借助拍摄者的身体、三脚架的云台、以及其它的辅助器材,变动摄像机的轴线,产生拍摄角度和画面空间变化的一种拍摄方式。摇摄表现的画面叫做摇镜头。摇摄在方向上由横摇和纵摇之分。1,摇镜头画面的特点:*摇镜头机位不变,造成拍摄角度的变化。*摇镜头调整观众的视线。*保持空间关系不变。第三节运动摄像2,摇镜头的画面表现力:*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扩大观众的视野。*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特定的情绪,利用性质意义相近或者相反的主体的连接,表现两者之间的某种联系。*对一组相同或相近的主体的表现造成累积的效果*利用摇镜头通常可以表达出某种氛围和意境第三节运动摄像3,摇镜头的拍摄要领*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控制好摇摄的速度和节奏*摇摄过程力求完整和谐第三节运动摄像4,甩镜头的拍摄方法由于落幅画面是视觉的重心,但在快速摇的过程中不容易停稳,摄像师可以单独拍摄落幅画面,在后期与甩摇的过程剪接在一起,或者一个镜头从起幅开始运动,另一个镜头从运动到落幅,在后期编辑的时候选取过程中间作为剪接点。二是要控制好方向,力度、速度、落幅的构图。甩镜头的起动一定要快,不能拖泥带水,甩摇的过程部分一定要完全虚化,最好选择线条丰富,反差大,密集有层次的景物,以便在甩摇的过程画面中产生运动的明暗线条,突出甩摇的运动感。第三节运动摄像(四)移摄移动摄像是指摄像机沿着水平的方向做无轴心的运动进行拍摄的一种操作方式,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1,移动镜头的作用*开拓画面空间,显示环境,表现宏大的场面。*表现完整、复杂的现实空间和景物的关系。*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引导观众的视线朝向*产生视觉冲击力*产生节奏,奠定基调第三节运动摄像2,移镜头的拍摄要求*注意保证画面的技术要求(平、准、稳、匀)*注意画面节奏的表现*移动镜头一般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第三节运动摄像(五)跟摄跟摄是指摄像机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表现被摄主体运动状态的一种拍摄方式。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1,跟镜头的特点*具有明确的被摄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摄像机的运动和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保持一致,主体在画面中的景别保持不变,背景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移动的推镜头,也不同于前移的镜头第三节运动摄像2,跟镜头的画面表现力*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交代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变化的画面构图,画面中主体和保持不变,而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则处于不断变化中。*引导观众的视线,具有强烈的感情参与效果,表现出主观镜头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常用于纪实类电视片中。第三节运动摄像3,跟镜头的拍摄要领*跟镜头必须保证运动的相对稳定性,在移动机位的跟镜头中,要注意运动速度和画面内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注意外部的拍摄条件的变化。第三节运动摄像(六)升降拍摄升降拍摄是指利用升降装置使摄像机产生垂直运动并进行拍摄的一种拍摄方式。升降镜头的运用,主要是使画面产生高度上的变化,从而形成视点的变化。用这种方法拍到的电视画面称为升降镜头。1,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升降镜头实现了垂直方向上的多构图效果*升降镜头带来了画面空间的调整*升降镜头带来了画面的视觉范围的扩展和收缩。第三节运动摄像2,升降镜头的画面表现力*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表现高大的物体的整体形象和各个细节部位*通过视点的转换,进行转场*有利于表现宏大场景,同时展现大场景中的细节部分*升降镜头可带来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第三节运动摄像(七)综合运动拍摄综合运动摄像是指在一个镜头中将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形式的运动摄像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拍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获得的电视画面叫做综合运动镜头。1,综合运动画面的特点*摄像机运动的复杂性*镜头的综合运动产生了复杂多变的画面构图效果。第三节运动摄像2,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空间和人物的活动,记录复杂场景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利于表现丰富的画面内容*有利于表现完整的时间和空间流程,使画面具有纪实特征和音乐感第三节运动摄像3,综合运动的拍摄要领*除特殊要求外,首先要考虑摄像机的运动姿态,镜头的运动力求平稳。*镜头的运动方式的转换要和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画面的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一致,形成画面外部变化与画面内部变化的完美结合*综合运动要将主体形象始终处在画面的景深范围之内,同时注意拍摄角度对画面造型的影响。*节目的创作人员要配合默契第四节画面构图一、构图的定义: 构图,是指在电视的拍摄中把被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第四节画面构图二、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1,动态性:表现电视画面中的被摄物体的运动运动和摄像机运动表现。2,时限性:画面的构图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3,多视点:运动导致画面的视点不断改变4,画幅的固定性和场景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结构只有两种形式,4:3和16:9,场景不可再现。5,构图结构的整体性:电视通过一系列画面来表现完整的时空,在构图上必须考虑画面与画面彼此间的联系。第四节画面构图三、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1,画面要简洁:画面表现简洁明确,排除多于的干扰因素2,主体要突出:画面的表现主体要清晰3,立意要明确:镜头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必须明确而且能让观众所理解。4,风格要统一:画面的构图风格应当和整体的片子风格相一致。5,应当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1,光线2,色彩3,影调4,线条第四节画面构图四、构图元素(一):影调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的关系。(1)从画面明暗的分布状况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2)从画面的明暗反差的倾向上,可划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第四节画面构图亮调:(高调、明调)是指在画面中明亮的部分居主体。亮调的能给人明快清晰的感觉,有利于清楚地展现被摄物体的形象,但整个画面显得比较平板化。亮调画面是电视摄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拍摄亮调画面,应采用亮景物为背景,采用正面的散射光来进行照明。第四节画面构图暗调:(低调、深调)是指黑暗的部分占据主要部分电视画面。暗调给人的感觉凝重、压抑。暗调画面主要来表现夜景和其它黑暗场景。暗调画面的拍摄应选择深色和暗色景物为背景,采用低照度光源进行照明,并且很多情况下逆光拍摄第四节画面构图中间调:是指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的电视画面。中间调画面从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拍摄中间调的电视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场,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第四节画面构图硬调:是指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的画面。硬调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硬调画面不容易体现出主体的细节质感。 硬调画面的拍摄一般应使用直射光源,第四节画面构图软调(柔和调、柔调):软调画面缺乏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对比弱,反差小,能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软调画面对被摄主体的细节和质感能很好地表现;但对大场面、大纵深场景则缺乏表现力。软调拍摄应选取影调层次比较丰富的景物,运用散射光或者平光照射第四节画面构图中间调:又叫标准调。中间调的特征是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从最亮的景物到最暗的景物,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过渡层次,在中间调的画面中都有表现,分布均匀。第四节画面构图影调的造型意义:①通过影调的控制和安排,可以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视觉画面。②可以更好地奠定画面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题。③影调具有强烈的表意作用,可以用于某些戏剧化场面的表达。第四节画面构图构图元素(二):电视用光(照明)电视照明的作用:1,满足画面基本照度的要求。2,确定片子的视觉基调3,表现环境气氛4,进行画面构图5,推动情节的发展第四节画面构图电视照明的特点:1,小光比:2,高效率3,纪实性强4,动态性第四节画面构图构图元素(二):电视用光(照明)电视摄像中使用的照明光源的类型主要有两种:自然光源照明和人工光源照明。自然光源:是指自然界固有的非人造光源,如天体光源(日、月、星辰)和生物光源。人工光源:是指人为营造出的光源或者利用电力和各种照明设备发出的光源。第四节画面构图电视摄像中使用的照明光源的类型主要有两种:自然光源照明和人工光源照明。自然光源:是指自然界固有的非人造光源,如天体光源(日、月、星辰)和生物光源。人工光源:是指人为营造出的光源或者利用电力和各种照明设备发出的光源。第四节画面构图电视用光的特性:不论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光的强度、颜色、性质和方向。第四节画面构图光的强度:光源的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强弱。从照明技术角度分析,影响光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1,光源的发光强度2,光源与物体间的距离3,物体的反光能力或透光能力、表面性质与光线的投射方向。第四节画面构图光的颜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等量的混合会形成丰富多彩的不同色光,自然界一切景物色彩的形成,都是由于它们对这三种主要色光的不同比例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的结果。因此我们把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色温:相当于绝对零度(-273℃)条件下的黑体发出某种颜色时所需要加热的温度。第四节 画面构图光的性质:无论是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基本上以三种状态出现(1),直射光(2),散色光(3),混合光第四节画面构图(1),直射光①直射光线在电视照明中的造型优点A,有利于电视画面造型,可以表现被照射物体的外部轮廓和线条特征,突出物体的表面质感。B,可以在被照射物体上产生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阴影,提高画面反差,常被用于表现环境气氛和时间特征。C,便于在照明时控制,通过调节挡光板即可控制光线的照射范围,或利用挡光板形成装饰效果。例如形成墙壁或者窗户的影子。②直射光的缺点A,单一光源造型时,反差过大,效果生硬,不利于表现柔和的画面。B,在与摄像机构成特殊角度时,容易在明亮金属、玻璃等光滑物体上产生局部光斑,形成画面晕光,破坏画面效果。C,多光源造型时,容易产生过多的投影和杂乱的阴影,使画面缺少真实感,显得不够干净。第四节画面构图(2)散射光①散射光的优点A,影调柔和,不产生明显的投影,既可以表现被照射物体细腻的层次,又不至于影响其它光线效果,是辅助光的理想光源。B,照射范围大,场景中的物体几乎是平均受光,因此常常被用作基本光。C,反差小,形成场景中明暗差别不大,适合电视摄像机的传播特征,是电视工作者,特别是记者常用的一种照明方法。②散射光的缺点A,不利于表现被照射物体的外部轮廓和线条特征,物体质感表现弱。B,散射光照明下的场景反差小,画面显得平淡,没有力度。C,发光面大,在纵深上衰减迅速,在实际布光中较难控制散射光的照射范围。第四节画面构图(3)混合光混合光线是指既有直射光线又有散射光线的混合照明光线,它具有上述两种光线的特点并具有较为完美的造型,在舞台、演播室的布光中,通常都采用混合光线布光。实例讲解:三点布光法第四节画面构图光的方向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光线方向是按照摄像机的视点进行分类的,与被摄主体的朝向无关。光线方向包括水平照明角度和垂直照明角度,在以被摄主体为中心的360°范围内,可分为顺光、侧顺光、侧光、逆光、侧逆光等光线形态,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顶光、顶顺光和脚光等多种形态。第四节画面构图(1)顺光顺光,又叫正面光,是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像机的朝向一致的照明方向。①顺光照明的优点:A,阴影完全被被摄物体挡住,整个画面显得明亮、干净。 B,反差小、影调柔和,在被摄物体上不行程强烈质感,表现人物时可以掩饰皮肤的缺陷和皱纹,使人物显得很年轻。C,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固有色彩和形体运动。D,顺光产生的影调比较合适电视拍摄,因此在电视摄像中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光源方向。②顺光照明的缺点:A,顺光照明不能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变化,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表面质感,使被摄物体显得平淡、呆板,画面缺少活力。B,在表现大场景时,在场景中缺少必须的阴影,不利于表现空间的层次。C,容易在广无物体表面产生强烈的反光,会突出人物脸部的汗水或者油性皮肤,影响画面效果。第四节画面构图(2)正侧光正侧光又叫侧面光,是指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像机朝向成90°夹角的照明方式,正侧光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在光影的另一侧。①正侧光照明的优点A,在物体表面会形成受光面、背光面、阴影的强烈的光影结构,产生由亮面到暗面丰富的影调变化,具有较好的造型功能。B,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物体的外部轮廓和表面结构,突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C,被摄物体的场景反差大,阴影称为画面的主要造型元素,可以突出画面的空间层次,加强画面的力度,表现出戏剧化的画面效果。②正侧光照明的缺点:A,在用正侧光表现缺乏过渡的物体时,物体表面会形成鲜明的明暗交界线,不能很好地表现阴影部分的画面和质感。B,在表现人物面部时,背光面可能会完全淹没在黑暗中,形成阴阳脸的特殊效果。第四节画面构图(3)顺侧光顺侧光又叫前侧光,是指光源处位于顺光和侧光之间的照明角度。顺侧光既有顺光的特点,又有侧光的特点。被摄物体表面明暗关系正常,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①顺侧光照明的优点:A,顺侧光具有顺光照明和侧光照明的优点,既可以使被照明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得以较好地表现,又还不至于形成浓重的阴影。B,顺侧光对于人物或者物体的表现都是比较理想的光线角度,是电视作品中常用的照明光线。第四节画面构图(4)逆光①逆光照明的优点:A,在逆光照明下,深色背景前的被摄物体边缘被照亮,形成明亮的轮廓线条,并产生暗-亮-暗的画面效果,是突出被摄主体的有效手段。B,在表现大纵深场景时,逆光可以加强空气透视效果,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画面层次鲜明,影调丰富。C,有利于表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的质感。②逆光照明的缺点:A,被摄主体正面往往曝光不足,曝光时应以主体景物作为曝光的基准。B,因为光线与镜头相对,容易出现光晕,影响画面质量,在拍摄时应避免光线直射镜头。第四节画面构图(5)侧逆光 侧逆光又叫后侧光,光源处于被照射物体的侧后方向,是处于侧光和逆光之间的照明角度。它使被摄对象侧后面局部受光,大部分面积都湮没在阴影里。①侧逆光照明的特点:A,侧逆光具有逆光和侧光的特点,便于突出对象的轮廓和形态,使其摆脱背景而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感。B,侧逆光适用于突出被照射物体表面的质感,丰富画面影调层次。第四节画面构图(6)顶光顶光是来自被照射物体的顶部,在摄像机上方并与它形成90°夹角的光线。①顶光照明的优点:A,由于被照射物体受光面的特殊,在景物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可以形成较大的明暗反差。B,顶光照明通常用于反映人物特殊的精神面貌,如憔悴、缺乏活力的状态。C,可以表现特定的环境和时间特征,如夏日正午或者热带地区。D,在柔和散射顶光的照射下,画面内部景物都能获得平均的照明,在电视照明中常被用作基本光。②顶光照明的缺点A,在人物头部突出部分形成较亮区域,而凹陷部曝光不足,形成强烈阴影,产生“骷髅光”效果,丑化人物形象。B,顶光照明的大面积场景中,被摄物体投影较小,缺乏明暗层次,不利于表现空间层次。C,正面光照不足,在顶光照明时,应当注意加以适当的补光。第四节画面构图(7)脚光脚光是从摄像机下方对被摄物体进行照明的光线,可以在物体的下部形成明亮区域,正面和上部则光照不足,脚光是比较非常规的照明光线,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出现。①脚光照明的优点:A,脚光可以填补其它光线在被摄物体下部形成的阴影,起到修饰作用。B,可以表现特定的光源特征、环境特点,如被摄物体在水边时会产生脚光照明的效果。C,脚光又被叫做“恐怖光”,常在艺术类节目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产生恐怖,神秘古怪的气氛效果,容易歪曲和丑化人物的形象。第四节画面构图根据光线在电视画面中造型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吧造型光分为:(1)主光(2)辅助光(3)环境光(4)轮廓光(5)眼神光(6)修饰光第四节画面构图1,主光主光又被称为塑型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光线。①主光的作用A,表现场景内容,起到介绍场景,表现环境的作用。B,描绘被摄主体的形状、轮廓和质感,起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C,构成画面的影调效果,表现丰富的画面内涵。②进行主光布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A,在确定主光时,必须根据场景中摄像机的机位来确定主光的光位。B,对全景景别的布光是对其它景别布光的基础。 C,注意主光和其它光线互相配合,产生丰富的影调和色调,表现空间层次,突出主要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主要人物。第四节画面构图2,辅助光辅助光又称为副光、辅光,是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不足,平衡画面亮度的光线。①辅助光的作用:A,减弱主光产生的阴影,降低被摄主体反差,表现物体的暗部结构。B,帮助主光起到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C,可以起到调整场景影调,均衡场景亮度的作用②辅助光布光时应当注意的问题:A,辅助光是辅助的光源,其造型作用和亮度一般不能超过主光,不能干扰主光光效。B,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决定了画面反差,在布置辅光时必须以主光为基准。C,在自然界中,主光是产生阴影的唯一光源,辅助光一般不能产生阴影。第四节画面构图3,轮廓光轮廓光是在被摄主体后上方照射,使被摄主体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①轮廓光的作用:A,勾画和突出被摄主体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具有装饰性效果。B,利用明亮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拉开被摄主体与环境背景的距离C,产生一定的空间深度,表现出空间层次感。②轮廓光布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轮廓光的亮度可以超过主光,但必须注意轮廓光的照射角度,不能破坏主光光效。第四节画面构图4,背景光背景光又叫环境光,是指专门用来照明被摄主体环境背景的光线。①背景光的作用:A,照亮被摄主体的背景,表现场景的内容和空间结构。B,控制环境影调,形成与被摄主体较大的影调差别,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C,利用背景光表现具有特定意义的背景环境,起到烘托被摄主体,表达情感情绪的作用。②背景光布光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背景光布光必须简洁,不能产生复杂的光效和过多的阴影,不能影响主光的光效。第四节画面构图5,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在修饰被摄主体或场景中的局部,弥补主光和其它光线不足或突出细节的光线。①修饰光的作用A,修饰和突出被摄主体与场景的局部,使画面更加具有视觉美感,更具有造型的表现力。B,通过照亮场景中的某个物体,突出环境气氛,并起到均衡画面构图,调整画面反差的作用。②修饰光布光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布光的逻辑性,不能显露人为的痕迹,同时,不能破坏主光的效果,通常使用可以控制,照明范围小的特殊照明灯具。第四节画面构图6,眼神光眼神光是修饰光的一种,是专门用于照明被摄主体的眼睛,表现人物延伸的特殊光线。在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使人物的眼睛明亮有神。眼神光布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A,眼神光只有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经别重才有明显的效果,在大景别中难以引人注意。 B,要避免在眼睛上出现多个光斑,使被摄主体的眼神发散。C,严格控制眼神光的照射角度和照射范围,防止影响整体光线效果。第四节:画面构图画面构图元素(三):色彩一,色彩在电视摄像中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色彩在电视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完善画面构图2,确定画面基调3,突出画面主题4,塑造人物形象5,传递思想情感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的感情倾向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的象征意义:第四节:画面构图一,色彩基调所谓的色彩基调,是指在电视画面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在一定的色彩基调下,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主题的情绪特征和基调氛围。色彩基调的形成包括两个主要因素:1,一种色彩在整体节目中出现的时间长度2,一种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面积第四节:画面构图一,色彩基调色彩基调的形成方法:1,内部着色法: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配置色彩向某一种基调靠拢,比如把背景颜色,人物的服装颜色等统一成基调色。2,外部着色法:就是指通过光学手段或者某种色光的照明等办法使画面中的景物都蒙上一层颜色。在确定色彩基调时,通常两种方法也综合使用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构图画面的色彩构图是指根据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需要,对画面内的色彩进行恰当的配置和布局,以使色彩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关系。色彩的构图应当注意的是色彩的对比和配置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构图色彩对比:色彩对比在电视画面中有强对比和弱对比两种对比关系,在电视画面的色彩选择上应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尽量通过主体色与陪体色,背景颜色形成某种对比,强、弱视具体情况而定。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构图在突出主体的画面构图中,应当选择强对比色彩进行构图,此种构图形式的优点在于能使画面中的被摄主体与陪体、环境区分开来,使主体形象鲜明夺目。在表现群体人物或者其它被摄物时,应当选择弱对比色彩进行构图,此种构图形式的优点在于表现群体的规模和气势,同时避免使画面色彩过于混乱。第四节:画面构图二,色彩构图色彩的布局:色彩的布局是指根据表现内容、画面形象的主次关系以及情绪氛围的需要,把色彩分配以适当的面积和合理的位置,以使主体突出,拍摄构思表达明确。色彩布局的原则:突出形式美感,主体表现清晰,画面主题明确。第四节:画面构图三,色彩构图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1,注意色彩的时代特征2,注意色彩的地域特征3,注意画面的整体基调 4,注意镜头间的色彩衔接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四):线条线条;是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①外部线条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处理好外部线条,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态。(大景别)②内部线条是指被摄物体轮廓线内部的线条,处理好内部线条,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细节部位及其质感。(小景别)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根据线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①水平直线引导观众视线横向运动,产生宽阔的感觉;适合表现宽广、壮阔的横长形的场面和景物。②垂直直线引导观众视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产生高耸、雄伟的感觉,适合用来强调被摄物体的高度和气势;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根据线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③斜线容易产生动感和纵深感,当斜线作为构图的主导线条时,画面会出现活跃或者动荡的视觉感受。④曲线具有流动感和韵律感,当构图的主线条为曲线时会使画面表现出生动活泼、起伏舒展的柔和美感。链接:曲线构图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虚线条也是画面内线条的一种,但在画面形象中并不存在,而是靠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来补足和完成的,如画面内人物的视线或画面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中物体运动的轨迹线等等。虚线条起到了与直线同样的构图作用。同时人物关系的虚线条是机位的安排和场面调度的依据。第四节画面构图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元素:地平线是电视画面中最重要的一根线条,也是电视画面的一个分界线。在远景、全景中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是摄影画面风格的明显标志。地平线在画面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了空间关系、透视关系和视觉效果。地平线在画幅的上方,可以增加画面构图的深度关系,使地面具有深远感;地平线在画幅下方增加画面构图的广度,具有宽广感;地平线在画幅之外,可以淡化空间,由空间的展示变成环境的展示。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摄像师不能仅简单地记录镜头前的自然景物,而应该依据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对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加以艺术化的安排和配置,从而使画面的形式结构能够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能够明确凝练地传达一定的信息,引发观众的思考,生发出艺术美感。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他们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1,主体主体是电视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于表现主体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的结构中心。一个画面如果有主体,通常要用各种形式突出表现出来。第四节画面构图三、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突出主体的两种方法①直接表现法:是指运用一切可能因素,将主体以最醒目的结构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②间接突出法主要依靠摄像师的造型表现技巧,侧重于通过环境和其它被摄对象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地反映和强调主体。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主体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①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在结构电视画面时,应根据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利用一切摄像造型手段和艺术技巧,突出画面主体,给观众鲜明深刻的视觉印象和审美感受,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主体思想和创作意图。②主体在构图形式上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缺少主体或主体不突出的画面往往显得平淡和混乱,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摄像师在进行画面构图时,首先必须考虑主体的结构关系。(附:无主体构图)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2,陪体: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①陪体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体思想表现的对象。②陪体在画面中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形象。③陪体在电视画面中是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陪衬、突出、烘托主体的作用。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陪体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①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的内涵,使观众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主体的特征、神情动作和内在涵义等。②陪体丰富了画面内容,可以起到对构图的均衡和画面的美化作用。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陪体和主体的出场关系①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从画面的位置安排,影调和色彩对比上突出主体②陪体和主体不同时出现:陪体首先出现时,处于画面的结构中心,而当主体出现后,主体处在画面的结构中心,陪体居次要位置。当摄像师在安排画面的陪体时,必须注意它的视觉重量不能超过主体,无论是在景别、色彩、影调等方面都不能过分吸引观众的注意。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3,前景 前景是指电视画面中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的景物或者人物,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更多的情况下前景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3,前景电视画面中前景的作用;①作为陪体、前景突出富有意义的人物或者景物,帮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推动事件的发展。②可以突出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拍摄现场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真实性。③前景的运用可以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增加画面的视觉空间深度。④前景可以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产生形式美感。⑤可以加强节奏感和韵律感,活跃画面气氛或者强化情绪的表达。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安排前景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前景的选择和处理应以烘托、陪衬主体,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为前提,不能分割、破坏画面,影响主体的表现,在构图中应该坚持宁缺勿滥的处理原则。②前景通常属于陪体或环境的一个部分,视觉表现应弱于主体,防止出现前景喧宾夺主或主次不分的画面。③前景应富有装饰性,有利于美化电视画面。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4,后景后景是指和前景相对性,在主体之后、背景之前的人物或景物。电视画面中后景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4,后景后景的作用:①形成与主体特定的联系,增加画面表现内容,烘托主体形象,帮助主体解释主题,并推动事件的发展。②利用后景可以再现环境的地方、时代特征,表现环境的气氛和意境,丰富画面的结构,产生强烈的生活真实感。③增加画面空间深度和透视感,使画面呈现出多层次立体的造型效果。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4,后景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在拍摄过程中,应力求后景的简洁明快,尽可能使后景既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又不至于破坏主体的表现和主要内容的传达。②后景在视觉上的重要性要弱于主体。通常与主体形成虚实、大小、远近、藏露和影调、色彩等关系对比。③在纪实节目的拍摄中,摄像师应适当地安排后景,使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层次。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5,背景背景是画面构图中可以看见的各层景物中的最后一层,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5,背景背景的作用:①背景主要发挥环境表现的功能,通过表现人物和事件所处的环境,丰富画面内容,揭示画面内涵,反映出地理特征和时间特点,起到对主体烘托的作用。② 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画面的纵深空间,形成一定的透视关系③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视觉画面构图,美化画面,产生类似图案形式的美感。第四节画面构图五、电视画面构图的成分:5,背景在安排背景时应当注意的问题①构图时应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深浅、动静以及虚实关系,在拍摄中,通常选用浅色或者深色的较为单一的背景,目的是与主体形成对比,突出主体,强化主体的视觉表现。②在全片或一场戏中背景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统一性,能够体现出场景发生的真实环境,避免在镜头的切换中出现背景的剧烈的变化。③背景应尽量简洁,其视觉表现不能超过后景,更不能超过主体,影响主体的画面表现。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1,静态构图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其结构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构图,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都处在静止状态。静态构图一般使用在交代场景的空镜头或者交代细节的镜头中,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2,动态构图动态构图是指造型元素以及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动态构图画面下的被摄物体和摄像机同时处于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链接:动态构图实例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3,单构图一个镜头中只呈现出一种构图组合形式,期间不发生结构变化,画面的各种成分相对固定,同时影调上也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单构图画面基本上是通过固定镜头拍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运动画面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4,多构图画面的结构关系以及构图样式连续地或者间断地发生变化,出现构图组合的构图形式,称为多构图。由于摄像机的运动或者画面内部物体的运动而形成画面内的结构关系不断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多构图画面,电视画面中绝大部分画面都是多构图画面案例: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5,“黄金分割”构图在视觉艺术中,“黄金分割”为绝对的构图原理。画面的视觉中心点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差点和画面两条对角线的交叉点,这四个点是电视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在电视构图中,应该使主体围绕画面的几何中心点进行安排。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6,“九宫格”式构图:在处理多个人物或者被摄物体时,常采用“九宫格”式构图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表现画面的美感,突出被摄主体和其它被摄对象。第四节画面构图六、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7,不规则构图: 不规则构图是指画面的构图不按照常规手法来操作的构图方式,常见的有倾斜构图、倒立构图、侧面构图等等。不规则构图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传达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超常规的收视体验。第四节画面构图画面留白画面留白是指在画面的特定位置留下一定的空白,给观众视线以伸展的空间。画面留白包括天空留白,运动留白、关系留白。天空留白,是指画面中主要人物的头顶与屏幕上框之间的空白。运动留白,当被摄物体是运动时,必须在其运动朝向的一端留下较多的空白。关系留白,当人物面向画面一边时,应当在他的面部朝向的一方留下较多的空白。冷色偏暖的冷色基本冷色冷色偏冷的中间色偏暖的中间色中间色中间色偏冷的暖色暖色暖色暖色调冷暖感觉黑紫蓝青翠绿草绿白绿粉红黄橙红颜色优雅、纯洁、和平、高尚、脆弱等冰雪、鸽子、护士白阴冷、悲哀、诡异、恐怖、庄重等夜晚、死亡、煤矿黑欢乐、光辉、成熟、厚重等土地、秋天、阳光黄冷漠、深邃、忧郁、平静、广阔等蓝天、大海、夜色蓝生机盎然、恬静、生命、和平等春天、树木、草地绿热情、兴奋、权势、力量、愤怒、色情、血腥等太阳、火焰、鲜血红情绪特征形象联想颜色草绿绿翠绿青天蓝蓝互补色紫品色粉红橙黄基色5.9m-7.2m5°9°150mm5.3m-7.3m9°12°100mm5.0m-7.5m12°16°75mm4.8m―7.9m18°24°50mm景深范围垂直视场角水平视场角焦距几种长焦镜头的视场角及景深范围。拍摄距离6m,光圈为F42.7m-12.5m43°57°20mm2.5m-25m53°69°16mm1.8m―∞77°100°10mm景深范围垂直视场角水平视场角焦距几种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及景深范围。拍摄距离6m,光圈为F4**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特技镜头、动画等等机位、景别、运动、构图、影调同期声、音乐、音响、对白、画外音剧情字幕、标题、动态资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