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S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老年SACPE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后0.5、1、2h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胸部X线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NIPPV治疗30min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下降,肺部湿性
2、罗音消失明显,总体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升高的程度和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NIPPV治疗老年SACPE的疗效肯定、快速、安全。[关键词]肺水肿;无创正压通气;老年医学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severe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SACPE)是内科急重症之一,起病时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严重,不及时纠正将引起神经系统、肾脏、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故治疗上要求及时并且速效。轻症患者通过吸氧、药物治疗可迅速缓解,而
3、重症患者则难以奏效。近年研究及实践证实,药物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1~4]。2004~2006年,我院呼吸病科和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对38例老年SACPE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IPPV)治疗,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符合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诊断标准,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进行分级,38例全为心功能Ⅲ~Ⅳ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男1
4、1例,女6例;年龄65~82岁。原发病构成:冠心病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性心脏病1例。治疗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67~84岁。原发病构成:冠心病12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高血压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具可比性。1.2入选条件以上38例均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血压>90/60mmHg;(2)呼吸频率>30次/分;(
5、3)无合并恶性心律失常;(4)无近期上腹部手术史;(5)无食管反流、巨大肺大泡、血气胸及心包填塞等机械通气禁忌证;(6)患者合作。1.3仪器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BP、HR、RR监测使用德国菲利浦多功能监测仪,血气分析使用丹麦雷度ABL5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34卷第3期201型血液分析仪。1.4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吸氧和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立即给予BiPAP呼吸机,采用鼻或鼻面罩式,选择自主通气模式(S/T),吸气末压力(IPAP)
6、由8cmH2O开始,在0.5h内逐渐升至12~18cmH2O,呼气末压力(EPAP)开始为2~3cmH2O,逐渐调整至4~8cmH2O;氧流量为5~8L/min。通气时间1~6h,以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再确定通气时间。当患者的SaO2>95%,呼吸平稳,RR16~18次/分,HR<100次/分时,可脱离呼吸机。病情恶化或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者,即予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1.5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0.5、1、2hPaO2、SaO2、PaCO2、HR、RR和咳嗽剧烈程度、咳粉红泡沫样痰的量、呼吸困难
7、和紫绀的程度、两肺哮鸣音、湿性罗音及X线表现等指标的变化。1.6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两肺哮鸣音、湿性罗音消失,HR、RR、PaO2、SaO2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两肺哮鸣音、湿性罗音明显减少,PaO2、SaO2明显上升或接近正常。无效:治疗6h症状体征不见好转,PaO2、SaO2无改善。1.7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q检验和秩和检验。2结果2.1临床表现的变化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30min有4例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紫绀减轻;HR和RR均有所下降,9例于治疗24h内咳嗽、
8、咳痰和肺部湿性罗音基本缓解,2例24~72h逐渐缓解,2例病死,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患者经NIPPV治疗后,18例在30min内能很好耐受,呼吸困难基本缓解。另3例临床症状在24h内基本缓解,并脱离呼吸机,总有效率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89,P<0.01)。治疗组RR和HR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RR、HR及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