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ID:10124647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_第1页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_第2页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_第3页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_第4页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睢宁县梁集镇光华小学:张伟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三: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引读法、音乐陶冶等。  四:教时: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

2、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2.初读课文。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自学。  (1)认

3、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灯片:指导观察看图说说,课文那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3》(看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

4、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5.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时什么样儿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印示灯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4

5、)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那些景物,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1》投影片覆盖出豆荚图片: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2》覆盖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

6、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3》火红的榛树叶子出现在哪儿?红的怎样?读——  《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儿的人们把过去荒芜的草地开辟成了丰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决心,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怎样把他写具体?(指名读)  《1》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2》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请在课后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7.指导朗读。  有感情

7、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8.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3)作业: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  9.课外作业。  片段练习:家乡的秋天真美呀!  板书: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