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14028
大小:1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0
《第7课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第7课《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收获平台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④一日暴之。⑤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①之:A、学而时习之。B、君子深造之。C、通国之善奕者也。D、奕秋之为听。②而:A、温故而知
2、新。_B、学而不思则罔。C、思援弓缴而射之。_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_B、君子深造之以道。C、以至仁伐至不仁。4.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①,不亦说乎?②,是以谓之“文”也。③,孰不顺成?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___5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1.《论语》
3、的“论”字读________,它是记录的一部书。2.“子曰”的“子”是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是为其智弗若与?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5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5、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及其日中如探汤()(2)元帝异之()2.下列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告以此意,更重问之。A.明帝问何以致泣B.可以为师矣C.祭以牛羊,故不得福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
6、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轻松一刻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
7、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5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