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

ID:10111590

大小:296.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5-13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_第1页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_第2页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_第3页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_第4页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真菌药物-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化学治疗药ChemotherapeuticAgents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AntifugalDrugs)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①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②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烯丙基胺和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④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一、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分子内都含有亲脂大环内酯环,此环含有四、五、六或七个共轭双键的发色团。且连有一个氨基糖多烯类抗生素在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只是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吡啶等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其主要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A1(NystatinA1)、匹马霉素(Pimaricin)、两性霉

2、素B(AmphotericinB)、哈霉素(Hamycin)和曲古霉素(Trichomycin)。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AmphotericinB结构中有一氨基和羧基,故兼有酸碱两性。多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此类抗生素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损伤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细胞内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外漏,破坏正常代谢而起抑菌作用。除支原菌外,细胞上缺少甾醇的细菌不能被多烯类抗生素所作用。游离甾醇和细胞膜上甾醇竞争多烯类抗生素,而使多烯类抗生素作用减少。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甾醇主要为胆甾烷醇,经常使用Amphotericin等多烯类抗生素,可以使其对含有麦角甾醇囊的亲和力大于

3、对含有胆甾醇囊亲和力的十倍。多年来临床使用的静脉注射用Amphotericin,一直为去氧胆酸和磷酸缓冲液组成的胶体制剂,因此,该药有许多副作用,最严重的为低血钾和末梢管状酸中毒,使用脂质复合制剂后,其肾毒性已经降低许多,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有咪唑类和三氮唑两类结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代表药物为噻康唑(Tio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奥昔康唑(Oxiconazole)、噻康唑(Tioconazole)、硫康唑(Sulconazole)。三氮唑的代表药物有特康唑(Terconaz

4、ole)、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inazole)。克霉唑咪康唑EconazoleTioconazole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P-450能催化羊毛甾醇14位脱α-甲基成为麦角甾醇,唑类药物抑制甾醇14α-脱甲基酶,导致14-甲基化甾醇的积累,诱导细胞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膜渗透细胞的结构被破坏,继而造成真菌细胞的死亡。唑类抗真菌药物环上3位氮原子与血红素辅基中3价铁离子结合,阻止了用于插入羊毛甾醇的氧活化。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活性不仅可以通过和血红素铁离子结合的强度来评价,也可以通过1位氧原子上取代基对细胞色素的脱辅蛋白质的亲和力来确定。鉴于人体内

5、普遍存在P-450酶系,该类药物也可以与人体内其他的P-450酶系的血红蛋白辅基Fe原子配位结合,这是该类药物存在一定肝肾毒性的重要原因。结构与活性关系1.分子中的氮唑环(咪唑或三氮唑)是必须的,咪唑环的3位或三氮唑的4位氮原子与血红素铁原子形成配位键,竞争抑制酶的活性,当被其他基团取代时,活性丧失。比较咪唑和三氮唑类化合物可以发现三氮唑类化合物的治疗指数明显优于咪唑类化合物。2.氮唑上的取代基必须与氮杂环的1位上的氮原子相连。3.Ar基团上取代基中苯环的4位取代基有一定的体积和电负性,苯环的2位有电负性取代基对抗真菌活性有利。4.R1、R2上取代基结构类型变化较大,其中活性最好的有两大类;R

6、1、R2形成取代二氧戊环结构,成为芳乙基氮唑环状缩酮类化合物,代表性的药物有Ketoconazole、Itracinazole。该类药物的抗真菌活性较强,但由于体内治疗时肝毒性较大,而成为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外用药;R1为醇羟基,代表性药物为Fluconazole,该类药物体外无活性,但体内活性非常强,是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5.该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氮唑类抗真菌药对立体化学要求十分严格,情况是在3-三唑基-2-芳基-1-甲基-2-丙醇类化合物中,(1R,2R)立体异构与抗真菌活性有关。氟康唑Fluconazolea-(2,4-二氟苯基)-a-(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1,

7、2,4-三氮唑-1-基乙醇(a-(2,4-Difluorophenyl)-a-(1H-1,2,4-triazol-1-ylmethyl)-1H-1,2,4-triazole-1-ethanol)。Fluconazole是根据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结果,以三氮唑替换咪唑环后,得到的抗真菌药物。它与蛋白结合率较低,且生物利用度高并具有穿透中枢的特点。Fluconazole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