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10204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6
《让读书声走进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读书声走进语文课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教育家重视“吟咏”,认为只有拿调去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当代语文教育家都提倡朗读。于漪老师曾回忆:“我永远忘不了高中的赵老师在课堂大声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等诗词的情境……读得出神入化,音调十分感人。他教完,我们也都能流畅地背诵了。”著名的作家魏巍回忆他的蔡老师时说:“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从古至今,人们对“读”是极为重视的,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
2、的口头语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是这样明确规定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堂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言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学生能更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音乐美、意境美和形象美。当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不少语文教育专家认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好方式。然而。笔者在无数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却听不到读书声,而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讲析。因此,我们现在有的学生不会读书,更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面笔者就从朗读教学创新设计的角度,用几个
3、案例来谈一些浅见。一、摘读,让语文课堂尺水兴波,波光潋滟。摘读,就是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抓课文的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对语言进行赏析,对写法进行揣摩的一种朗读能力的训练方式,它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如《白杨礼赞》的教学,可通过摘句、品读、吟诵三个教学板块进行。(一)摘句,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过渡句、点题句,每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摘取的理由。1.教师示范如课文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四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六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4、的树。”老师摘取这三句的理由是:第一句总起全文,点明题意,交代线索;第二句是总结过渡,总结2、3段呼应开头,用肯定的语气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三句也是总结过渡句,用否定句来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可见,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成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2.学生摘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甲:我摘录的是第2、3段,主要是赞美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望不到边际的高原,像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毯子”;黄的,是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砌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我摘录的原因是这些关键句点明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生乙:我想补充:“刹那
5、间,前面突兀出现一排傲然耸立的树木,像哨兵,默默地守护这一片黄土地”。这句话引出了白杨树。学生丙:我摘取的是第五段,主要赞美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是本段的中心句。“这是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是本段的总结句。学生丁:我摘取的是第七段,主要赞美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如果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那么,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先抑后扬。“它朴实、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它象征了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哨兵”,“枝枝叶叶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华北平原纵横决荡,写出新
6、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我摘录的理由是这些句子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生戊:我摘取第八、九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理由是这句是点题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是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的句子。(二)品读,将上面师生摘录出来的句子进行品读。要做到准确,清晰,并能声情并茂,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必须学一点朗读的技巧。因为恰当地运用语言技术,能恰倒好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增强朗读的效果。下面教师从朗
7、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上加以点拨示范。如: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要重读“实在是”、“赞美”,其停顿的节奏为: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应用强烈的降抑调,读出热情赞美的思想感情。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反复强调突出中心,语气逐渐加强,感情逐渐递进。4.课文第七段,由于句式和语气的不同,在朗读时,前4句采用平直凋,而后的四个反问排比句则应用扬上调,第1句“难道······只觉得······只是树?”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