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泛泛系理性基元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泛泛系理性基元论冯向军03/03/2007[摘要]:本文正式提出了泛泛系理性基元论,强调泛有序对即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道的理性基元,无欠无余,并提出用泛泛系分布圆融“个”、“对”、“多”。关键词:泛泛系理论,泛泛系理性基元,泛泛系分布,泛有序对。TheFanFanXiTheoryontheFundamentalandRationalEntityFengXiangjun03/03/2007KeyWords:FanFanXiTheory(TheoryofFundamentalFrameofSystems),TheFanFanXiFundamentala
2、ndRationalEntity,FanFanXiDistribution,andPan-OrderedPair.1.定义所谓泛泛系理性基元即是能派生一切存在的理性模型的最小不可约模型。2.泛泛系理性基元---泛有序对泛泛系理论到如今为止一直认为泛有序对即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道的理性基元,无欠无余。3.关于泛有序对模型无欠无余的解说[1]我们的基本假设是事物的本原无对立面,因而无一切指向。一切符合形式逻辑的实体A或A非都是指向,所以都不能表达现象的本质,都有破缺,都不完整。所以至少需要用非实体的含两种指向的泛有序对来表达事物才可能表达事物的本原。那
3、么是不是非实体的含两种指向的泛有序对就一定能表达事物本原呢?答案是肯定的。非实体的泛有序对必可在性质上表达成(A,A非)。这即是两种指向同时存在于一整体中,互相否定对方的指向,从而达成指向同归于尽并指向无一切指向这个事物的本原。显然非实体的含两种指向的泛有序对是一切能够表达无一切指向的最为紧凑的形式,再简约一点就不能表达无指向,而再多一点即非根本。[解说完毕]4.泛泛系理论关于“个体”和“个”的看法4.1(1)意识的指向---意向是产生个的原因;(2)在客观世界中,个不能孤立存在,不能独立于意识而存在;(3)个不能孤立存在、不能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主要表
4、现在个是相对而在的,也就是说1“个”是1对立中的个;个是和合而生的,个内部必然还有1“不是1个”;个是因果相续的,个不断变化,没有任何同态。不断变化没有同态不是“东”、不是“西”简直就不是“东西”,而个有指向所以应该是“东西”。但是所谓个在实际中又非要表现为“不是东西”,可见真实而有独立指向的个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由于不断变化没有同态,客观实际中的个或离开意识的个不可得:过去的个不可得;过去已过去故;现在的个不可得;刹那成生灭对立、没有同态故;未来的个不可得;未来还未来故。可见个是意识的产物而不是意识对客观实际的反映(连有畸变的反映都不是)。对于现在的
5、个不可得,刹那成生灭对立、没有同态可作如下解释:由于个体刹那生灭一般而言个体是一时间上的对立:个体(t)=(生(t-),灭(t+)),这其中t-,t+是时刻t的左右极限。4.2个就好比是牛顿力学中的孤立法,同许多适用于纯真际的理论方法一样,作为一种理论上的近似处理有其实用价值。但是要严格区分理论上的近似处理和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4.3个是一步到位的坚固意向个的产生过程可以简约地用流程图的形式描述如下:本来无一切指向的事物的本原或非意识广义泛对称(不A,不A非);
6、本来无一切指向的表演(A,A非)
7、A与A非同归于尽;同归于寂。这其中A与A非是两正在表
8、演中的对立指向;
9、意识广义向量(A,A非)。所谓意识广义向量(A,A非)就是对立统一;
10、以泛泛系突显除法//提取意识广义向量(A,A非)所包含的条件复杂性:A()=(A,A非)//A非;()A非=(A,A非)//A;这其中A()是把A非隐藏起来后所突显的指向,()A非是把A隐藏起来后所突显的指向;
11、进一步固化指向:把隐藏起来的对立面完全铲除掉:A()---->A;()A非--->A非;
12、个。这就是个的一种符合实际的产生途径。这其中意识起到了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意识的关键作用可用“掩蔽”和“切割”的复合来描述。我们把“掩蔽”和“切割”的复合叫做掩割。掩
13、割不同于阉割。5.泛泛系突显除法或凸显除法:从科学层面上的广义泛对称到广义向量的过渡科学层面的广义泛对称到广义向量的过渡是什么?泛泛系理论的回答是:是泛泛系突显除法或凸显除法。具体过渡细节如下:第一步:确定科学层面上的广义泛对称的形式为(A,A非)。这其中A与A非是两种对立指向;第二步:做泛泛系突显除法//。A()=(A,A非)//A非;()A非=(A,A非)//A;A()读做:在广义泛对称(A,A非)中把A非隐藏起来的A;()A非读做:在广义泛对称(A,A非)中把A隐藏起来的A非;举例我()=(我,人)//人;()人=(我,人)//我;男人()=(
14、男人,女人)//女人;()女人=(男人,女人)//男人;第三步:进一步执着。把A()就在主观上视为A,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