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2347
大小:4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25
《石钟山记教案3(内含模拟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石钟山记》教案3(内含模拟练习) 课文说明: 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几经波折。文中寥寥数语对环境描绘得诡谲阴森,正与《后赤壁赋》与神人相遇幻境的神秘空旷相谐,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点滴记录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心灵的颤动和气息。 这篇特别的游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执著的赤子情怀,而这只属于精神无比丰厚的人。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
2、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石钟山记》教案 一、导入: 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
3、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四、课文分为三段,逐段研习。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以为:认为 临:接 微风鼓浪:鼓,激荡
4、 常:一直,时间副词 钟磬:(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偏义复词:偏在“钟”) 访:探寻 双石:两块石壁 腾:传扬 徐:慢慢 歇:消失 1、指导朗读第一段 我觉得得重视诵读,这一段整散结合读起来很有韵致。(我喜欢把散文也按读诗的语调来读,有点唱的意味)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每句最后的字,四声基本都全了,读起来很有顿挫感,“胡”还是轻声。 还须注意,作者质疑的
5、反问句也要读出反问语气! 2、质疑 (1)石钟山的地理位置(背答) a原话:《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位置,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的。 (自圆其说即可)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3)对石钟山命名的缘由有哪两种解释?提出这两种解释的人各持什么依据?人们对此持何种态度?作
6、者对这两种解释提出质疑的理由是什么? a依据事实 b人们的态度 c质疑理由 郦说 a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b人常疑之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说 a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b余尤疑之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齐背第一段。 (二)研度读第二段 <一>1、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舟:名作状 适:去(“之”、“诣”,也有到……去
7、的意思) 因:因此 元封:年号,六月丁丑,阴历六月初九日,古人用干支纪日 固:通“姑”,姑且 莫:“暮”的本字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WWW.YWZK.COM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网站WWW.YWZK.COM 独:副,仅 搏:击 且……且……:也……也…… 有大石当中流:(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