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97304
大小:554.5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5-12
《应激性精神障碍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激性精神障碍一、相关概念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应激:个体能力(或心理资源)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应激源:对个体而言涉及到实际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二、应激与精神障碍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其中,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学校与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常是主要的应激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战
2、争、洪水、地震、交通事故、种族歧视等,以及个人的某种遭遇,如身体的先天或后天缺陷,某种遗传病、精神病、难治性疾病等也可能成为应激源。在临床上,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反应。应急性精神障碍又被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是表现为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突然或持久的应急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在传统精神病学上,该症又被称为“反应性精神病”。应急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往往是心理矛盾和精神创伤内容的反映,这些临床表现包括反应性意识障碍,反应性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偏执状态以及拘禁性精神障碍等。人们常误认为一切精神疾病都是由精神刺激诱发的,
3、没有精神刺激因素不会得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严格地讲,大多数精神疾病并非由精神创伤作为病因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诱发因素或促发因素。真正由精神创伤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疾病就是反应性精神障碍。所谓“反应性”,是指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通常指应激强度大、频度高和时限长的)作用下引致的精神障碍。概述根据美国DSM-IV诊断标准:对应激性事件的反应分为3类: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之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2、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迟发性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地再体验应激性事件的片段
4、,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物的回避为特征。3、适应障碍:是一种短期的轻度的烦躁状态,即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性症状,它是对某一明显的处境变化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现的不适反应。分类创伤后应激障碍1、应激源:短暂但严重的事件如车祸、火灾、地震;突然发现罹患严重疾病如肿瘤。2、遗传因素:单卵双生子较双卵双生子致病率高。3、其他素质因素:易感因素包括气质类型,尤其是神经质、年龄、女性、精神病史、以往的创伤经历。4、神经内分泌:可能存在上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紊乱,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敏感性增强,皮质醇水平在应激反应时下降。5、危险因素:自尊程度低、神经症特
5、质、既往有精神问题、既往经历创伤事件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本病的主要表现为3组特点:警觉性增高闯入性症状回避反复不由自主地、痛苦地回忆起受过刺激、打击的事件;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似乎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动作或感受;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出汗、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努力逃避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人物;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明显减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疏远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情感范
6、围有所限制(例如,不能表示爱恋或者感到别人的爱);对未来没有远大设想(例如,不期望有一个好的职业、婚姻、儿女、或正常生活享受);难以人睡,或睡得不深;易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警觉过高;过分的惊吓反应;焦虑、抑郁、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不足,等等。1、反应性意识障碍:本型常急骤发病,在急剧而严重的精神创伤下发作。意识障碍形式有神游样反应、朦胧状态、恍惚茫然或呈“情感休克”状态。深入检查,有与恐惧和痛苦境遇有关的情感体验,常伴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无法自控,失去协调性,可能是无意识的。可伴有幻觉或妄想,以片断非系统性为主。本型病程短暂,仅
7、持续数天。2、反应性兴奋状态:此型较少见,常在急性较强烈精神创下发生,也可在长期精神创伤背景下,由于一个偶然刺激而促发。发病多急骤,受刺激后突然兴奋骚动、哭喊吵闹、狂歌乱笑、胡言乱语,可伴幻觉和错觉。症状可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发作或躁狂发作。但是症状表现的内容常围绕精神创伤(看到刺激物可使症状加重),症状带有可理解性特点。少数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3、反应性偏执状态:又名“心因性妄想症”。亦是常见的临床类型,以持久精神刺激和较缓慢的病程为多见。病前人格可有偏执性格缺陷。年龄偏大,30~40岁以后发病。对人不信任、多疑、敏感、固执己见,有被害妄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