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

ID:10090147

大小:6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5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讲人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人情有人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情”国家。  有反对者指出:中国已经步入法制化轨道。我说两者都没错。后者只说步入轨道,但没说已经成为法制化国家。一、人情概观 什么是人情,估计没有人能下定义。但是,中国人几乎天天泡在人情中,特别是生活在小城市或农村的人,几乎天天接触“人情”。由于人情起源于习俗,所以具有民间性和含糊性,纯属一种“潜规则”。两人间的事情才算是人情,若离开两人关系,一旦涉及团体或公共社会,那就不是人情。人情是二人关系通过利益传递结成的关系网的“机制”或“规则”,按民间习俗,有人给你恩惠,你须记住人家的好

2、处,这就是人情债,欠人情债的心态就像欠金银债,若不想被人叫你“白眼狼”,不想被人疏远,就须早日了结债务。人情的运作,在某些方面类似金钱,比如我欠你一笔人情,这就是人情债,如果长期不还,就要承受人情压力,和经济上的债务压力一样。依据“债权优先”原则,债务人被债权人呼来唤去还不得表达怨气,因为人家对你有恩,这是你的义务,一旦偿还债务就会感觉轻松。从这个意义上讲,敢于欠人情债是一种勇气,表明你敢承担义务,说明你有能力偿还“债务”,这和敢于借债做生意差不多。  说到人情,生活中随处存在,送礼、帮忙、借钱、救急、赏脸等等都是人情的范畴,

3、其中的玄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面特征是感情,而其要害是利益交换。这种交换促使关系网的凝聚,也因为这种交换使关系“潜规则”得以维护。关系网完全依靠有序的人情往来,抽掉人情这个纲,关系网分秒也无法维持。大规模的关系网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组织结构,这可以从日常用语中看出来,买人情、卖人情、送人情、做人情......等等,“人情”在这里都是宾语,是被操作的对象。在中国混社会,不懂人情行路难,然而“世态阉良”,人情虽有“情”字,但没有多少感情,只与利益有关,是假冒之“情”。如果你不会做“人情”,那你就会被认为“不会做人”,属于“潜规则”层面

4、的“违规”,然后就是舆论非议,朋友也会疏远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精辟啊!参透了“人情”二字,你就会成“人精”,就会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叱吒风云。18既然人人要见“面”,就不能不讲“情”。比如宋江杀了阎婆惜,依照王法,是该追究刑事责任的,更何况那婆惜的情夫,又在县里“司法部门”工作。但宋江面子大,人缘好,县里上上下下,都要开脱他。先是县长大人一味拖延,后是刑警队长有意放纵,更兼县政府的同僚们,一个个都到婆惜的情夫张三那里去说情。这些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连那张三“也耐不过众人面皮”,只好一任自己的情妇,

5、去做那刀下的冤魂,这便叫“人情大于王法”。中国的法制难以健全,至少有一半原因在于此。情面不但可以使某些人生,也可以让某些人死,如春秋时的豫让之,刺杀赵襄子,战国时的聂政之刺杀侠累即是。豫让是为旧主智伯报仇,犹有可说。聂政与侠累素不相识,前世无冤,后世无仇,却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大老远地从卫国跑到韩国去刺杀他,为的只是侠累之敌严仲子的“情面”。聂政本是个“鼓刀以屠”的“市井小人”,严仲子以“诸侯卿相”之身,屡屡惠顾于他,由是感激,便替他去杀人。豫让也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于是三番两次去杀赵

6、襄子,实在杀不成了,竟请求刺杀赵襄子的衣服,然后自杀,赵襄子也居然“大义之”,答应了他的请求。此外,如专诸之刺王僚,荆柯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西方的杀手为金钱杀人,中国的杀手为情面杀人,情面在中国比什么都贵重,因为“黄金有价,情义无价。”情面虽然无价,却有用。又岂止是有用,简直就是法力无边。所以,任何中国人都不能不讲情面,也不能不为将来可能的需要,而预先为自己储备情面。储备和制造情面的办法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多见面。因为情由面生,如果从来也不曾见面,则情由何来?同事、同学、邻居等等之所以较有情面,就因为经常要面对之故,因

7、此有“远亲不如近邻,街坊不如对门”的说法,夫妻情分最重,也因为天天都要面对,而恋人与候补配偶当然也就称为“对象”(即面对之象)。“象”如果“对”上了,则为“有情人”。既然是有情人,则在理论上终成眷属。但是,即便真是眷属,比如亲戚,如果不常见面,或久不见面,感情就会淡漠,甚至会趋向于零。所以有“人在人情在”的说法。人在,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不顾;人不在了,则反正不怕会有见了面不好意思的事,也就可以不讲情面,只计利害。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那么薄情寡义,“人一走茶就凉”18的。比如前面说的豫让,就是在智伯死了以后,仍要不计利

8、害地报恩还情。无疑,历史上和生活中,豫让这样的人并不多,这才特别地被看作是侠义之士,为人们所崇敬、仰慕、赞颂和表彰,但同时也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肯定和赞同重情谊、讲情面,否定和反对薄情寡义的。一个人,如果念旧,也就是在不再见面的情况下仍然记挂和认定过去的情面,维持过去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