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

ID:22014475

大小:1.04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22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概论主讲教师:聂晓晶2010年11月28日四、宋明理学唐代儒学的复兴:韩愈、李翱北宋初年的儒学宇宙发生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陆王心学2010年11月28日张载张载,号横渠先生(1020一1077年)。陕西人,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关学”。他也在《易传》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特别强调“气”的观念。“气”抽象的意义接近“质料”的概念,和“形式”相对立。然而当“气”的意义很具体的时候,是指物理的物质,一切存在的个体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张载说的“气”,是这种具体的意义。2010年11月28日《张子正蒙》张载,同前人一样,以《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

2、两仪”这句话为其宇宙发生论的基础。在他看来,太极不是别的,就是气。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写道:“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太和是气的全体之名,又被形容为“游气”。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沈、降、静之性是阴性。气受到阳性的影响,就浮、升;受到阴性的影响,就沈、降。这就使得气永远在聚散。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2010年11月28日张载尽力排除佛老的无。他说:“知太虚即气,即无无。”太虚实际上不是绝对真空;它只是气处于散的状态,人看不见而已。《正蒙》有一段《西铭》中,张载以为,由于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所以人与其他的物都是

3、同一个伟大身躯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当作自己的兄弟。我们应当推广孝道,通过事奉宇宙的父母(即乾坤父母)而实行孝道。2010年11月28日儒家圣人的人生态度圣人就是理解这个过程的人。因此,他既不求脱离这个过程,如佛家那样出世涅槃;又不求长生不老,如道教那样修炼长生。圣人觉解宇宙之性,知道“生无所得,死无所丧”,只求过正常的生活。活着,就按社会和宇宙一员的义务做事;一旦死去,就重归于宇宙。道学家建立了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体系,使原先儒家评定为道德的行为,都获得更高的价值,即超道德的价值。2010年11月28日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

4、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10年11月28日二程宋明理学自北宋后期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这两个学派是一对兄弟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理学”。哥哥程颢(1032一1085年)开创的另一个学派,由陆九渊(1139—1193年)继续,王守仁(1473一1529年)完成,称为“陆王心学”。在二程的时代,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两个学派不同的意义,但是到了朱熹和陆九渊,就开始了一场大论战。一直继续到今天。2010年11月28日程颢的“仁”的观念程氏兄弟是今河南省人。程颢号

5、明道先生,程颐号伊川先生。他们的学说称为“洛学”。程颢极其称赞张载的“万物一体”思想,在他看来,与万物合一,是仁的主要特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2010年11月28日以诚敬存之在程颢看来,人必须首先觉解他与万物本来是合一的道理。然后,他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这个道理放在心中,做起事来诚实地聚精会神地遵循着这个道理。这就是所谓“以诚敬存之”。可是达到这个合一,又必须毫无人为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他一定“未尝致纤毫之力”。2010年11月28日万

6、物合一在程颢看来,万物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等不过是我们与他物之间这种联系的表现。可是往往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不忍人之心”被自私蒙蔽了,或者说被“欲”蒙蔽了。于是丧失了本来的合一。这时候必须做的,只是记起自己与万物本来是合一的,并“以诚敬存之”而行动。用这种方法,本来的合一就会在适当的进程中恢复。这就是程颢哲学的一般观念。2010年11月28日程颐和朱熹2010年11月28日程颐的“理”的观念直接影响程朱“理”的观念,是张载和邵雍。张载用气的聚散,解释具体的特殊事物的生灭。气聚,则万物形成并出现。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事物有不

7、同的种类。假定一朵花和一匹叶都是气之聚,那么,为什么花是花,叶是叶?程朱认为,我们所见的宇宙,不仅是气的产物,也是理的产物。事物有不同的种类,是因为气聚时遵循不同的理。花是花,因为气聚时遵循花之理;叶是叶,因为气聚时遵循叶之理。2010年11月28日“道”与“器”程颐区别了“形而上”与“形而下”。《易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程朱的系统中,“理”是“形而上”的“道”,是抽象的;“器”,程朱指个体事物,是“形而下”的,是具体的。照程颐的说法,理是永恒的,不可能加减。在“形而上”的世界,全部的理都永恒地在那里,无论实际世界有没有它们的实例,

8、也无论人是否知道它们,它们还是在那里。2010年11月28日精神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